5月底6月初時,國際鋁價一度上漲,但這更多是技術性反彈和一些其他外部因素所致,而非投資者預期其潛在基本面獲得改善。
毋庸置疑,鋁產量的降低可能會封住鋁價下跌的空間,但是高成本的產能關停很多是暫時性的往往被低成本的產能所替代,因而總體上,市場基本面并沒有出現多大的變化。
即便算上絕大多數產能關停造成的減產,我們估計,平均而言,在2013~2015年需求每年增長6%~7%的假設下,鋁市場仍會有每年100萬噸的過剩產能,使2015年的庫存量會達到接近11周的消費量。
而且,目前減產的規模太小,時間也太晚了,到目前為止發生的減產情況還不足以促使市場出現良性的改變。除非未來鋁價再次大幅下挫,否則我們仍維持這一觀點。
好消息是,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出現了一些產能合理化的跡象,這值得我們關注。其中絕大多數改變都發生在中國,這并不意外。
比如在多個中國南方省份出現進一步產能關閉的背景下,中國鋁業宣布因當前的市場環境不好而暫時關閉38萬噸/年的產能。不過,中國的問題在于,有多少新產能填補,甚至是超過了停產所帶來的產能下降。
相比之下,更富有實際意義的是,中國發改委和工信部于5月底發文出重拳化解產能過剩問題,表示不再核準鋼鐵、水泥、原鋁和其他產能過剩行業的新增項目,任何在建的非法建設也都必須立刻停止。同時,銀行也不會再對這些特殊行業的任何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雖然發改委和工信部的這一舉措是長期性的,但對市場會更有用。
我們看到,處置重工業領域中的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新一屆中央政府的首要問題之一,我們相信,當需要在化解產能過剩和全球經濟環境趨冷之間做出抉擇時,現任政府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決和有效。
因此,在對未來產能擴張的審批進行更有力的監管和控制下,再加上市場力量,中國鋁市場將逐步走向平衡,即使目前的在建項目要等2014年才能完工。
不過就目前而言,鋁的期限結構已經讓我們面臨壓力的信號,而未來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將相繼而來的過剩產能是否能被融資活動有效吸收。如果不能的話,那么過剩的鋁將進入其他市場,并使鋁價及其升水下降,或許,這最終會促使各冶煉廠一致減產來使鋁產量與目前的需求狀況相符。
我們認為,現在市場的一些積極因素不會使鋁市重現去年下半年后的良好表現,預計今年剩下的時間里鋁市還將持續震蕩,波動區間的上限受產能過剩和庫存程度的約束。
來源:投資者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