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外棉價差距大 進口配額遭爆炒


    時間:2013-07-01





      如果單從開工率來看,中小紡織企業8成的開工率似乎并不太差。不過,在頑強開工的背后,是不少國內紡企曲線求生的故事。

      曲線求生

      來自國家海關的數據顯示,2013年1~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81.94萬噸,同比增長48.18%。其中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增幅較為明顯。

      進口紗為何如此受青睞?價格是最明顯的原因。

      以印度為例,該國A級10SOE純棉紗加上清關等費用后約為1.59萬元/噸,與國產同類紗線價格差為1400元/噸。巨大的國內外棉花差距,迫使國內很多紡企從海外進口棉紗。

      “這一兩年來,公司從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國等國進口棉紗越來越多,較2010年而言,進口量翻了好幾倍。這樣做,主要就是因為內外棉花的高差價。”浙江鑫海紡織有限公司供應部陳戰鋒稱。

      陳戰鋒告訴記者,紡紗廠、織布廠公司都有,但由于進口棉有“配額”限制,所以進口量不大。但進口紗屬于工業品,進口量不受限制,所以這兩年公司進口棉紗較多。內外差價擺在那里,如果不從國外進口,產品就沒有競爭力。

      從事進口棉紗貿易的王挺也感受到進口紗的增長,其所在的公司——寧波云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今年進口紗業務大幅增長。

      王挺對記者稱,目前,他們公司月度進口紗約180條貨柜,這個數量是去年的2-3倍,原來每月的量為60~70條貨柜。

      據了解,單位貨柜的棉紗量約為18~20噸。開業近半年的寧波寧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如今的月度進口紗量也達到了60~70個貨柜。按照進口紗2萬元/噸計算,每月營業額達2000多萬元。

      據悉,該公司的團隊原來曾為杉杉服飾效力,因為看到進口紗市場的機遇,因此今年另起爐灶,創建了如今這家公司。

      雖然進口紗具有價格優勢,但較國產紗而言,進口紗質量難以滿足高檔棉料的需求。因此,進口紗需求目前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如用于生產牛仔布、針織布8S~16S賽絡紡紗線等。

      “現在,一些南亞、東南亞國家雖然棉花產量大,但棉花的人工采集造成了棉紗雜質較多。所以在目前國內的進口紗中,如果需要32S以上的紗線,還是得依靠國內紡織企業自己動手。”陳戰鋒說。

      爆炒配額

      棉紡企業要想進口棉花也并非易事。目前,我國實行棉花進口配額3 1制度,即買3噸國產棉,可以拿到1噸進口棉。對于配額份額較小或沒有配額的中小企業而言,外棉也難覓。

      在日前杭州蕭山舉行的進口紗論壇上,很多與會代表儼然是為了進口配額而來。

      據記者了解,一家企業首先以2800元/噸的價格在會場上求購進口配額指標,但無人理睬,最后不得不將價格上調至3500元/噸。

      “在過去20多年的從業經歷中,棉花進口配額的指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爆炒過。去年最高的時候,指標曾被炒到3800元/噸,今年稍有回落,但市場行情也達到了3500元/噸左右。而在2011年棉紗收儲政策之前,黑市的價格也不過1000元/噸。”對于棉花進口配額指標的價格,巴爾特上海棉花集團首席代表唐仲慶記憶猶新。

      據了解,今年新一季棉花收儲將于9月份開始,距9月越來越近的兩個月,市場上所剩的配額已經被消耗得不多了,所以價格自然被炒高。

      今年進口棉配額的派發,讓很多紡織企業覺得自己被綁架。

      唐仲慶對記者稱,在過去,發改委規定進口配額申報的條件是5萬錠以上的紗廠、一級貿易公司、國家指定的央企,國儲棉公司不在指標之內;但今年,國儲棉公司掌握了大量的進口配額,并把配額捆綁在儲備棉銷售之上。而在中小紡企看來,這樣的做法有失公平。

      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稱,現在國儲棉拋儲,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不過,國儲棉把進口配額綁定在拋儲之上,這種做法很值得商榷。

      上述負責人認為,進口棉配額原本是免費指標,不能作為有價的證券來進行處理,更不能作為變相的補貼手段來處理。

    來源:證券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