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改起航 國內非民用天然氣8日漲價


    作者:原金    時間:2013-07-01





      6月28日晚,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將在7月8日開始上調非民用天然氣價格。不過在本次調價中,發改委重新規定了價格調整的規則,將天然氣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其中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0.4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氣價格的85%確定。

      除此之外,發改委在價格監管中將更加注重下游的門站環節。以上定價改革實際上將國內天然氣定價進一步推向了市場化。

      兩項變化預示市場化發展

      在今年的能源領域改革中,天然氣價改將會是重頭戲。

      在本次調價之際,發改委明確了今后的改革方向,稱“按照市場化取向,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近期的主要方法是建立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逐步理順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為最終實現天然氣價格完全市場化奠定基礎”。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次價格改革跟以往的不同在于這一次沒有上調民用天然氣價格,并且對存量氣和增量氣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價格的85%確定。

      發改委表示,在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的同時,將改進天然氣的價格管理環節和形式。王曉坤分析稱,這一次不同之處還在于以往都是進口價格,然后再往上游推算,而本次,國家將天然氣價格管理由出廠環節調整為門站環節。

      所謂門站環節,指上游供氣企業與地方管道公司、城市燃氣公司、直供用戶等下游購買方交氣點價格。這同以往的出廠環節相比較,更接近天然氣使用的下游地區。

      發改委表示,對門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即最高限價管理,由供需雙方在國家規定的價格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價格,實現不同氣源、不同管道運輸距離之間的競爭,更加有利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門站價格適用于國產陸上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目前正是推進天然氣價改的合適時機,目前天然氣在整個能源占比中還較少,價改整體影響相對還不是很大,隨著占比越來越高,改革難度也將越來越大。

      國內外差價讓企業吃不消

      之前,我國天然氣定價方式主要采用“成本加成”的定價方式,也就是天然氣門站價格是由出廠價加上管輸費。

      由于這種定價方式存在的弊端,導致了進口天然氣價格高于國內銷售價格,氣價出現倒掛,阻礙了天然氣的進口。

      王曉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時應該算是我國天然氣消費的淡季,但即便這樣天然氣市場上也已經出現了供求嚴重不平衡的情況,國產氣供應不足,進口氣由于價格過高企業進口積極性不足。所以此時改革天然氣價格勢在必行,如果等到入秋之后天然氣使用高峰到來,問題會更加嚴重。

      根據卓創資訊監測顯示,截至6月27日,全國LNG液化天然氣工廠均價為4134元/噸,累計上漲302元/噸。市場價格的不斷攀升背后所隱藏的是,LNG工廠氣源不足開工率低導致LNG市場供應緊張。

      在國內供應緊張的同時,記者了解到,我國進口天然氣跟國產氣價格倒掛現象已經存在多時。例如,從2009年開始,中石油從中亞進口管道天然氣,而管道進口氣卻按照國產氣價格銷售,目前廣東門站價格2.74元/立方米,中石油進口天然氣虧損在0.38元/立方米。北京公司采購上游石化企業氣源結算價格為1.6元~1.7元/立方米,而北京市居民氣價為2.28元/立方米,其中的差價不能抵消運營成本。

      由于國內天然氣價格長期以來的價格管制,所以導致上游供氣企業都會面對國內外氣價倒掛所產生的虧損。

      “市場凈回值”得到推廣

      長期國內外價格倒掛現象,倒逼價格改革。

      林伯強認為,天然氣定價未來采取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的可能性最大,這種定價方式可以反映出天然氣的市場變化和可替代能源品種情況。

      這次天然氣價格調整,其中明確涉及存量氣和增量氣,其中增量氣的定價方式和廣東、廣西試點的市場凈回值法是類似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或者預示著未來我們的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方案將進一步推廣。

      在廣東、廣西,已經將之前的“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改為按 “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國家制定的統一門站價格為最高上限價格,且門站價格實行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并逐步過渡到每半年或每季度調整。

      王曉坤分析認為,本次天然氣定價已經很明顯地朝向 “市場凈回值”和階梯定價兩者合一的模式發展,市場凈回值的公式有可能將進一步加入系數。

      本次新定價機制中的存量氣、增氣量部分跟“市場凈回值”異曲同工,都是跟市場掛鉤。

      他表示,“這是向市場凈回值定價法靠攏的一種表現,將天然氣價格和替代能源掛鉤,增量氣的價格將會更加反映市場情況。”(原金)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