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研發新材料助力二氧化碳減排


    時間:2013-06-19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8日消息,該所鄧偉僑研究員等人開發出一種共軛微孔高分子材料,首次實現在常溫常壓下捕獲可觀的二氧化碳,同時可在常溫常壓下催化二氧化碳與環氧烷烴反應,生成高附加值的環碳酸酯。

      業內專家稱,這將為困擾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減排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對二氧化碳作為一種安全無毒、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廉價以及可再生的重要資源的利用,也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目前,二氧化碳減排通常有兩種手段:一是捕獲與封存,將二氧化碳通過化學或物理吸附的方法捕獲起來進行封存;二是二氧化碳的利用,將二氧化碳用來合成有價值的化學品。然而,無論是“捕獲”還是“利用”,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二氧化碳的二次排放,加之這兩個過程都需要耗資巨大的高溫或高壓大型裝置,無論從成本還是效果來講,都不太盡如人意。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最新研發的共軛微孔高分子材料,則可以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捕獲二氧化碳的同時,將其轉化為環碳酸酯一種能夠應用于鋰電池等諸多日常用品的常用化學品,與傳統二氧化碳減排手段相比,其優越性主要體現為五個方面:

      一是環境友好,不產生二次CO2排放;二是壽命長,可循環使用,該材料表面積高達700-1000平方米每克,在常溫常壓下1克聚合物可吸附70-80毫克二氧化碳;三是催化性能強,它的催化性則大大優于現有工業催化劑和其對應的均相催化劑,是目前唯一能在常溫常壓下催化該反應的異相催化劑;四是穩定性強,該材料催化劑耐酸、耐堿,在空氣、光照條件下均不受到影響;五是成本較低,它本身不使用貴金屬,因此規模生產成本較低,反應過程使用小型化裝置就可實現,進一步大幅降低整個反應過程的成本。

      據介紹,共軛微孔高分子是2007年發現的一種新興多孔材料,因具有多種優異性能而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自2009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共軛微孔高分子的開發與應用:2010年,將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到儲氫領域;2011年將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到油的選擇性吸附與分離領域;此次應用于二氧化碳減排,則是在前期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研究基礎之上的又一次突破。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