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技術市場廣闊 中國制造面臨產業升級


    作者:葉菁    時間:2013-06-14





      科技改變生活,眼下人氣最旺的新科技項目,當屬3D打印技術。從商業化到民用級上,中國3D打印市場處于產業化起步階段,但前景遼闊。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近日指出,我國將在3年內正式啟動至少10個3D打印創新中心,發展500家傳統企業進入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3年內有望實現上百億元產值。這也為國內廠商在投資領域中提供了新契機。

      行業變革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給企業同時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3D打印技術對中國制造業的沖擊和影響不言而喻,將在未來從根本上顛覆現有的市場格局和技術慣例。可以預見,中國傳統制造業正面臨新舊科技交替浪潮中。

      3D打印技術前景可期

      最初的3D打印要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它發端于美國軍方的快速成形技術,學名稱作“增材制造”,是通過電腦創建的三維設計圖將材料分層“打印”疊加,最終整體成形。可以說,如果“捏泥人”或“雕刻”是傳統制造方法,那么以一塊塊磚壘砌高樓大廈的過程則是3D打印,3D打印省去了冗長而昂貴的模具制造過程,它直接受控于電腦三維設計圖形,能夠制造出傳統方法無法企及的形狀。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3D打印機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桌面級、工業級和生物醫學級。桌面級3D打印機是3D打印技術里面最簡單、科技含量最低,而且是未來最有可能在大眾中得到普及的3D打印機,主要是滿足設計、創意類行業需求,國內價位大都在1萬元人民幣左右。

      而由于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中國工業級3D打印機的穩定性、精密度、材料等領域與國外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不過,中國在大型金屬結構件直接制造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中國率先突破了在大型復雜金屬結構件制造方面的障礙,走在世界的前列。羅軍預測,中國的3D打印市場將在三年內從目前的約1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00億元。

      3D打印技術前景可期,已漸入尋常百姓家。國際品牌Cube3D打印機近日在中國電商網站京東商城上成功開售,這是全球知名品牌3D Systems最新推出的第二代3D打印機,也是目前最貼近家庭、個人用戶的消費級3D打印機。

      此外,在佛山順德,已經有一部分新潮的企業家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玩具、小家電等實體產品。3D打印技術進入制造業的應用正逐步展開,促進產品走向精細化生產。

      “中國制造”的尷尬

      目前,中國傳統制造業整體乏力。備受矚目的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匯豐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9.2,低于4月份終值50.4,也低于5月份預覽指數49.6。這表明了市場對中國傳統制造業的需求在減退。

      總體來看,中國傳統制造業競爭優勢水平低下,創新能力不強,而且外資所占比例偏高。數據顯示,我國的傳統制造業技術對外依賴度高達50%,60%以上的裝備需進口。

      中國的勞動力廉價,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因此,中國傳統制造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發展異常迅速,產業基礎也越做越大。巨大的人力資本優勢暫時掩蓋了中國傳統制造業缺乏核心技術的尷尬,但伴隨全球經濟衰退的步伐,“中國制造”的人口紅利難以為繼,大批依賴“中國制造”的廠商正在逃離中國。

      一方面,東南亞國家因其相對低廉的人工成本,致使不少發達國家企業的組裝已經開始轉移,這對中國傳統制造業起到了“分流”作用。如越南已超越中國成為耐克品牌運動鞋最大的供應方。另一方面,美日歐逐漸意識到產業空心化的弊端,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正轉身變為“美國制造”和“歐洲制造”。如蘋果公司CEO庫克號召蘋果的產品在美國制造;谷歌新發布的無線家庭媒體播放器NexusQ的背面印上了“美國制造”的字樣。

      如果“中國制造”還不能擺脫這種不利局面,接下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將會面臨嚴重障礙,中國制造業可能會為此付出很大代價。

      產業顛覆需快變敢舍

      “只要一臺電腦、一個創意設計和一臺3D打印機,每個人都能成為制造商。”這會是中國傳統制造業的噩夢嗎?專業人士認為,未來3D打印將使一些中國傳統制造中心的地位加速下降。

      以國內的傳統手機制造業為例。我國目前的手機制造業優勢在于能夠提供高效的供應鏈系統,上下游均能清晰掌握市場的走勢,一旦產品出現滯銷,廠商即可調整生產策略。但在3D制造時代,這些優勢變得不太重要。廠商擁有了3D打印技術,無論身處何地,均可獲得足夠的產能與響應速度。甚至只要增加機器數目,人力成本、技工水平都可忽略不計。

      而更大的顛覆在于柔性供應鏈。在中國傳統制造業模式中,廠商須根據市場預期開展批量生產,一旦產品投入生產,即使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生產線都難以停下。而3D打印則可先打印實驗性產品,再依據市場反饋效果后,決定是否投入生產、生產多少,以此節約生產消耗。

      科技時代,這樣的新事物極具“殺傷力”,特別是對于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人力資源優勢,規模經濟優勢和物流優勢逐漸成昨日黃花。面對3D打印技術在產品制造,商業模式及應用等方面的推廣,中國制造商們除了加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外,還必須高瞻遠矚,摒棄過去消極保守的心態,努力開發出更為多樣的新材料,先發制人。(葉菁)

    來源:通信信息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