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735,較前一交易日大漲71個基點,再創匯改以來新高。
這也是繼上周五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第二次突破6.18關口。
隔夜國際匯市,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國5月采購經理人指數遠低于市場預期,為2009年6月份以來新低,疲弱數據壓低美元走勢。而同時歐元區、德國的PMI好于預期
美國匯盛策略分析師潘鈞認為,美國疲弱的制造業數據加重了寬松派的“氣焰”,也給本周即將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蒙上一層陰影。如果本周的非農數據意外下滑的話,那么對美元走勢將產生巨大的打擊。
獨立研究機構莫尼塔認為,受高房價的掣肘,中國央行無法輕言降息。而為了保證較好的流動性以及穩定經濟增長,央行也不能引導人民幣貶值,否則外資撤離會對資金面造成沖擊。
此外,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包括了匯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即意味著匯率形成機制要從行政干預走向市場決定。莫尼塔認為,央行因此順勢而為,在利差的作用下,放松了干預的力度,造成了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加快。即使人民幣的強勢會影響到出口,但央行可能還是將人民幣國際化放在了政策目標的優先位置,因此不排除人民幣短期繼續升值的可能。
在昨日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小幅走高,但幅度不大,較上個交易日升0.05%。有交易員表示,結匯和購匯力量較為均衡,故升幅較窄。(高翔)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