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打造金融集聚帶的上海外灘地區近日增添新動力:隨著落戶在外灘的上海清算所推出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FFA中央對手清算業務,該業務涵蓋航運和金融兩個市場,對推動上海“雙中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打通航運與金融的新型衍生品誕生在上海,意味著我國在全球化衍生產品上實現了以人民幣計價清算零的突破,不僅將為實體經濟提供風險管理工具,也會吸引更多創新金融要素在上海外灘金融帶集聚。
打通航運、金融“藩籬”
所謂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中央對手清算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內由經紀公司達成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和清算結算的遠期運費協議產品,由上海清算所提供中央對手清算服務。上海清算所作為中央對手清算方,實施規范、專業的風險管理體系以防范市場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乃至系統性風險。
在中央對手清算風險管理體系下,即使原來交易對手方違約甚至破產,其所達成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的權利、義務也仍然可以確保得到履行。
眾所周知,運費波動是航運市場參與者面對的共同風險,通常,對于大宗商品采購企業、進出口商等航運需求方而言,運輸成本難以控制,嚴重影響了企業盈利能力;對于船東、航運公司等航運供應方,運費收入較大波動,也導致了盈虧的不確定性。
“人民幣FFA”清算業務目前針對國際主流的海岬型船、巴拿馬型船和超靈便型船平均期租遠期運費協議,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航運運費風險管理工具以及與國際接軌的中央對手清算服務,能夠讓國內航運相關企業主動鎖定成本或利潤,進而規避運費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外灘所屬的黃浦區代區長彭崧說,“人民幣FFA”清算業務在具有百年金融業史的黃浦推出,對于區域發展意義重大,不僅為境內外市場參與者提供了充分便利,也有助于境外金融、航運資源向上海集聚,確立上海在航運和金融領域的高端定位。
推出人民幣衍生品意義深遠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交易量最大的場外交易航運金融衍生品,遠期運費協議的市場規模高達數百億美元,隨著中國在全球航運、金融市場的權重加大,人民幣業務帶來效益普遍被看好。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謝多指出,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是場外衍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于:一方面,我國是國際貿易大國,航運衍生品工具的推出,有利于國內企業了解掌握大宗商品市場金融化的規律,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新探索。另一方面,遠期運費協議市場引入人民幣計價清算結算,可拓展人民幣使用渠道,有利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上海航運經紀人俱樂部秘書長劉巽良說,近年來因運費大幅下跌,國內航運企業承受著巨大的經營壓力。之前有航運企業曾在境外涉足遠期運費協議市場,但因為經驗不足和缺少監管而受挫。一個以人民幣計價、規范運行的航運衍生品市場,將為產業鏈各方提供避險工具。
全球最大的航運衍生品經紀公司FIS總裁巴納斯基維茨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鋼材、焦煤和谷物期貨市場,當然也會培育出全球最大的航運衍生品市場。上海率先推出FFA中央對手清算業務,將為中國融入全球衍生品市場提供通道。
外灘新金融聚集帶將崛起
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進程中,在空間規劃上重點布局了“一城一帶”,“一帶”就是外灘金融聚集帶,以融資租賃機構、信托機構、股權投資類機構等為主。
黃浦區區委書記周偉說,要打造外灘新金融高地,將其建設為資產管理中心、資本運作中心和金融專業服務中心。所謂新金融,就是將新的金融業態、模式、領域和力量匯集在一起,其最大優勢就是占用的資源很少,但調動資源的能力卻很強,而且與實體經濟的聯系密切。
上海清算所可以說是外灘金融集聚帶建設發展的一塊奠基石,通過建立中央對手清算制度將會聚集大量金融資本在上海,有利于繁榮上海本地金融和增加財政稅收;更為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和發展,增強防范和控制系統性風險的能力提供了支撐。
“人民幣FFA”清算業務的推出,就是外灘金融帶獨特作用的體現。業內專家透露,在上海清算所推出這一業務前,新加坡利用我國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缺失,吸引我國大量具有避險需求的企業到新加坡開展套期保值交易。人民幣FFA開閘后,上海將形成航運與金融相結合的要素市場與業務體系,吸引更多航運和大宗商品相關企業集聚,同時吸納大量高端金融人才、交易資金落戶,促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聯動發展。
目前,包括DHL、鐵行渣華、達飛海運等多家世界500強航運物流企業總部聚集在黃浦區外灘周邊,全球航運巨頭20強中超過一半的中國運營總部設立在黃浦區;同時已經超過500家各類金融機構匯聚黃浦,每年還以50家以上的規模增長。
來源:期貨綜合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