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雙反意味著雙輸 最終選擇權在歐方


    時間:2013-05-31





      6月6日,歐盟委員會將作出針對中國光伏的“雙反”初裁。

      一場肇始于去年9月的中歐光伏貿易糾紛仍在發酵,近日公布的初判投票結果顯示,包括最先提出“雙反”調查的德國在內共18個會員國反對,4個贊成,另外5個會員國對本案棄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導報特約評論員白明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原來是板上釘釘會“雙反”,現在有了新變化,“反與不反”都有可能,最終決定權握在歐盟委員會手里。

      中國正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貿易伙伴頻頻發難,爭端日趨常態化。“由于光伏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國外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不可避免,就算歐盟此次放棄制裁,也只是減緩了這一進程,趨勢不會改變,威脅始終沒有消除。”白明說。

      無可奈何的“雙輸”

      26日到訪德國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這實質上是向國際社會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信號,而且它不僅不利于中國的產業、企業的發展和就業,也會損害歐洲的產業、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會使歐洲這方面的就業受到影響,這樣做實際上是損人不利己。”

      “雙反”意味著雙輸,歐盟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就產業而言,光伏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業,中國與其他國家幾乎同時起步,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數量也不少。受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影響,美歐大幅壓縮了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和補貼,使得全球光伏產業迅速陷入產能過剩的境地。糟糕的市場形勢,誘使各國紛紛擎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打壓進口。

      23日,以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陽光電力為首的中國光伏企業代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共同反對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稅。

      英利法律事務總監樊振華對導報記者表示,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任何水平的懲罰性關稅,都將不利于正處于調整期的光伏行業健康發展。自去年EUProSun向歐委會提起反傾銷立案申請以來,中國150多家光伏企業給予了充分配合,并始終通過各種途徑表達了對歐盟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對。令人遺憾的是,今年4月底,歐委會拒絕了所有光伏中企的市場經濟地位申請。

      目前,國內光伏企業仍積極與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就本案保持溝通,希望能夠通過政府和行業層面的溝通和交流,促使中歐能夠協商談判就本案達成和解,呼吁歐委會不要一意孤行。貿易保護措施最終只會造成雙輸局面,危害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避免一再被雙反

      中國光伏產能過剩,又過于依賴于單一市場,在歐洲市場上過于集中,必然難逃“雙反”的厄運。“雙反”的結果固然是雙輸,但被雙反的一方,肯定損失更大。

      實際上,去年我國也對歐盟進口多晶硅發起了雙反調查,但涉案金額遠不能和此次光伏案相比。白明還認為,如果歐盟決議實施懲罰性關稅,我國也一定會反制。但是不能無端反制,必須在WTO的框架規則內找到對我國產業造成損害的證據,并且最好還是歐盟比較倚重的產業,能夠對歐盟產生足夠大的觸動,此外,這種反制措施還不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利益,要使我們的損失最小化。

      光伏是這樣,膠合板、陶瓷等其他產業同樣如此。面對咄咄逼人的海外市場雙反大潮,包括光伏在內國內企業更應該反思為什么會被裁定傾銷?

      白明建議,加速包括光伏在內的產業整合力度,收縮產業規模,引導企業更多開拓包括國內市場、金磚國家市場在內的多元化市場,將過剩的產能分散到不同區域,避免過于集中,引發對方不滿。還應通過集約化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向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領域進軍,拉開競爭空間,避免低層次的重復競爭。

      海外設廠要防替代效應

      就在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深陷膠著之時,中國的光伏企業們紛紛加速了海外設廠的步伐,借此規避出口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去年10月8日,發改委批復了15個海外投資項目,涉及能源、金融、通訊、基建等領域。其中包括3個直接投資歐洲的光伏海外項目,有海潤光伏在羅馬尼亞投資建設122兆瓦光伏電站項目、聚能硅業在意大利和希臘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項目等。

      導報記者從中電光伏了解到,該公司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工廠上周末剛剛投產,是目前土耳其最大的一座光伏元件制造工廠,暫時只生產光伏元件,產能為120MW,預計到今年年底產能將擴增至300MW.

      中電光伏還稱,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裁定,他們將會開始在土耳其生產電池片。由于勞工成本、產能低下等其他原因,土耳其工廠的制造成本“略微高于”中國工廠,但較低的運輸成本、能更快地運往周邊市場等將能平衡額外的成本。一旦歐盟裁定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那么海外工廠的成本優勢將尤為顯著。

      根據媒體報道,英利有意在泰國設廠。英利光伏宣傳部王帥告訴導報記者,目前官方結果還沒有出來,他們不便發布更多應對措施,將會根據談判的進程和結果發布回應。

      28日,阿特斯在公布了今年的一季報,阿特斯今年一季度的歐洲出貨量約占20%,同比減少1/3。阿特斯CEO瞿曉鏵稱,自2013年3月初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登記以來,他們就開始從加拿大的組件裝配廠向歐盟提供組件。不過,第一季度從其加拿大工廠出貨到歐盟的組件數量還不太多,公司預計,第二季度出貨量將達30MW至40MW,約占預計出貨量的10%,主要分配給大客戶。

      白明認為,中國光伏企業大規模海外設廠固然可以規避稅率風險,但同時要注意與國內的生產不要形成替代和競爭關系,否則就失去了走出去的意義,應當與國內的生產線互動、互補。


    來源:經濟導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