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距離家電節能補貼結束剩下不足三天時間。財政部已下發《關于停止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的通知》,自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
2012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開展了繼“以舊換新”后的又一次家用電器補貼工程,從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對空調、平板電視、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五類符合節能標準的家電產品安排265億元財政補貼,可拉動5000億元銷售規模。
停止節能補貼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新飛電器內部已宣布5月28日起停產,而占公司職工人數一半左右的臨時工或將被正式裁撤。老牌家電企業新飛電器自從外資完全控股后市場表現就每況愈下,對于今次停產的理由,新飛電器官方稱是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后需要消化庫存。
節能補貼在臨近結束之際引發業界激烈討論。贊成者認為,補貼政策實現了家電生產、銷售企業和消費者等多方的共贏;但反對者則認為節能補貼政策的執行時效較短,未能真正實現產業的結構升級,反而違背了市場規律,擾亂了原有秩序——在政策刺激下家電消費井噴,打亂了固有消費周期,使得消費收縮后供求失控風險增加,家電企業面臨高庫存壓力。
2013年一季報顯示,諸如海爾、格力等一線家電品牌僅取得了10%左右銷售增幅,相較之下,海信、科龍、奧馬等家電行業的第二梯隊,甚至連從黑電切入白電的后來者TCL也因為節能補貼的影響,一季度錄得大幅增長。
是否應延續補貼或出臺新的政策?白電第一梯隊普遍認為補貼不利于正常競爭和市場淘汰,而白電第二梯隊持贊成意見。
密集補貼
為拉動內需,近年國家先后多次出臺針對家電行業惠民政策。2007年,國家開始在個別省市進行家電下鄉試點,對彩電、冰箱、手機三大類產品給予銷售價格13%的財政資金直補,并于2008年在全國鋪開。
2009年國家又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并在當年安排了70億元用于鼓勵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預計可帶動以舊換新汽車100萬輛、家電500萬臺,拉動消費需求1250億元以上。
緊接著,自2012年6月份開始,國務院再次啟動了針對家電行業惠民補貼政策,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符合節能標準的五類家電每臺可獲100元到400元不等的補貼。華泰證券估計,補貼將集中在今年使用,雖然單臺補貼百分比低于以往政策,且龍頭公司對政策持一定保留態度,但該補貼約拉動5000億元銷售規模。
“節能補貼旨在提升綠色節能產品普及,這與僅在擴大消費需求的‘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有所不同。”國美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表示。
但家電產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則認為,在市場經濟時代,政府最應該做的是建立規范、有序的競爭環境。“頻繁地出臺刺激政策,實際上是用‘看得見的手’干擾‘看不見的手’,是為了眼前利益傷害市場環境。”劉步塵指出。
此前,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家電企業集體哄抬中標價、未下鄉產品當下鄉產品賣等一系列亂象。上述國美人士分析表示,隨著城鎮化建設和大批保障房、商品房上市帶來的剛性需求逐步釋放,將彌補預計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后的負面影響。
行業協會建議不延續
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家電市場銷售總規模3326億元,同比增長19.45%。其中,彩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零售分別累計銷售額496億元、202億元、151億元和229億元,同比增長40.82%、29.51%、19.07%和38.02%,銷售數據遠超預期,節能補貼可謂功不可沒。
但隨著離補貼結束的日子越來越近,家電業內對是否延續或出臺新的政策出現了明顯的分歧。其中一派是以海爾、格力、美的為首的白電第一梯隊企業,他們普遍認為補貼不利于正常競爭和淘汰,而持贊成意見的則是以TCL、創維、康佳等“黑轉白”企業及以海信、奧馬等為首的白電第二梯隊。
與之佐證的是各大家電企業的一季度銷售數據。據本報統計,今年1-3月除了美的當季營收219.14億元,同比增長23.5%以外,格力、海爾一季度營收僅同比增長10.58%和9.95%。而海信電器一季度則實現營收68.69億元,同比增長35.83%,凈利更達4.96億元,大幅增長了56.15%。此外,海信科龍、奧馬電器錄得銷售收入53.05億元和8.21 億元,同比增長28.26%和23.67%。
“小企業賣1000元的產品,利潤有100元,大企業賣2000元的產品,利潤有200元,原來是一倍的差距,大家都補貼300元后,大小企業間的利潤差距就變成了只有1/4的差距。”格力內部人士對本報解釋認為,補貼讓本該淘汰的企業有了生存空間,因此大企業一般不贊同延續補貼。更有家電業內人士直言,近年來的密集補貼已嚴重擾亂了行業競爭。
“政府應減少非市場化手段干預正常競爭。”在4月12日舉行的中南海座談期間,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呼吁國家今后應盡量減少出臺補貼政策。在他看來,補貼政策最終會讓市場競爭不夠充分,行業發展要靠市場去推動,倒逼企業轉型。
在收到多家企業的聯名上書后,5月初中國家電行業協會向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三部委提交了關于節能惠民補貼政策退出的建議文函,建議節能惠民政策不再延續。
最后沖刺與新型號漲價
節能補貼政策延續的可能性較小,而繼續出臺新政策的可能性也不大。在劉步塵看來,中國家電將進入“政策真空期”。
“一旦政策不繼續,首先遭殃的是高庫存廠家和缺乏技術支撐的小品牌。”上述家電業內人士認為,政策的不穩定性嚴重影響了企業布局規劃,他希望各項政策執行前都有至少半年的緩沖期,以便企業根據政策及時調整產業布局。
以空調為例,6月正值銷售旺季,市場競爭激烈,加上今年暑天來得較晚,因此企業銷售壓力遠比往年大。記者從國美獲得的銷售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國美節能產品銷售同比提升超三成,其中節能空調、彩電的增幅更高達40%,預計5月中下旬將迎來節能補貼高峰期。
與此同時,不少廠商都希望搭上補貼末班車,加大促銷力度,盡快將補貼型號的產品售出。格力方面表示,6月1日后格力空調將普漲200-300元,而創維則表示補貼結束后不會提價,但有可能停產節能補貼的部分產品型號。
“到5月底,補貼型號的產品剩余庫存不會太多。然后推出新型號產品,企業趁機實施重新定價,本質上就是漲價。”劉步塵說。(葉碧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