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頻能效新標準引發空調業兩極分化


    作者:許意強    時間:2013-05-28





      “沒有意外的話,新修訂的GB 21455變頻空調能效新標準將于今年5月底或者6月初正式頒布,并有望從今年9月或者10月起正式實施,屆時變頻空調五級能效制度將會變為三級能效,低于三級能效的變頻空調將不再被允許生產。同時,涉及GB/T 7725房間空調器標準能效檢測方法也將會在修訂后頒布”。

      日前,《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多個可靠渠道獲悉,新修訂的變頻空調能效標準即將實施,不僅會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能效準入門檻,還首次借鑒日本實施的APF全年季節能效比,取代此前實施的SEER制冷季節能效比。預計,國家將為空調企業處理低能效變頻空調留足3—6個月時間。

      中怡康市場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3月,變頻空調的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占比分別為57.31%和65.70%。作為代表空調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變頻空調能效升級,預計將會進一步加劇空調產業的“兩極分化”:擁有技術研發優勢的大企業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志高空調副總裁林崐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新標準變SEER為APF評價變頻空調的能效值,將原本只用考慮空調制冷狀態下的能效提升,調整為增加空調制熱狀態下的能效權重,一方面會增加空調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則會提高企業的技術研發門檻”。

      近年來,除了少數大企業掌握了變頻空調的完成技術研發體系,眾多中小企業在變頻空調上多是通過購買第三方技術服務商的解決方案。林崐也透露,“比如在變頻電控上,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研發實力,都是購買第三方的零部件。在定頻時代這種方法還行,但進入變頻時代,特別是引入APF評價體系后,考察空調節能指標從原來1—2個點增加至5個點,不僅要制冷還要制熱,這就會增加整體的匹配難度”。

      “原來可能一個人就可以搞定的事情,現在需要五個人,新標準下的變頻空調研發要比以前增加5—10倍的工作量,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檢測中心等系統研發資源,總想依靠外部力量簡單拼裝肯定不行”。林崐如是說。

      與老標準相比,新標準存在單冷變頻和冷暖變頻兩套能效評價值。《中國企業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提交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最終確認稿顯示,1.5匹單冷變頻的3級準入能效值從3.9提高至4.3,1.5匹冷暖變頻的3級能效準入值則為3.5。前者是按照SEER評價、后者則按照APF評價。

      長虹空調技術總監陽洪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按照APF標準執行后,將原本只檢測制冷狀態下1—2個點的能效值,變為制冷、制熱兩種狀態5—7個點的能效值,消費者對變頻空調的節能性感覺會更加明顯。當然,這對主流大企業影響并不大,但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產品技術研發難度就增加許多”。

      來自日本的變頻技術專家、現任美的空調變頻電控高級專家的時崎久透露,“日本正是通過APF評價體系實施,近年來成功推動了整個空調產業的能效水平。目前,高能效的變頻空調在日本普及率高達99.5%以上”。

      陽洪認為,“變頻空調能效標準的實施,肯定會在產品和技術上對中小企業發展形成沖擊。對于長虹來說,可以進一步釋放自1999年以來所積累的一系列變頻技術優勢,比如在室外機兩器小管徑化等方面優勢。一旦新變頻標準實施后,長虹隨時可以推出全系列的新標準產品”。林崐則認為,“變頻空調能效升級,應該會拉開新一輪的空調洗牌大幕,加速空調產業的兩極分化”。

      按照正常規律,變頻空調的能效是5年一個調整期。不過,在陽洪看來,“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以及日本經驗來看,空調能效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空間”。無疑這將成為一場“刀尖上的舞蹈”。(許意強)


    來源:中國企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