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日前發表聯合聲明稱,兩國同意在努力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目標的同時,完成農產品植物檢疫磋商等事項。次日,兩國總理一起見證了兩國8項合作協議的簽署,協議涉及經貿、農業、文化、環保、地方交往等多個領域。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吳晗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析稱,中印經貿的合作將直接刺激農業領域的發展。
根據清科數據庫的統計,以被并購方的行業為界定方式。2010—2012年,中國農業領域共披露了86起并購事件,披露投資金額達32.1億美元,呈遞增趨勢。2010—2011年,市場表現逐漸向好,農業領域并購案例數和并購金額均大幅攀升。進入2012年,在整個市場呈低迷態勢、IPO退出受阻的大環境下,農業領域的并購行為卻表現十分可嘉,共發生49起并購案例。除農產品及食品加工行業外,2012年農業全行業的并購金額也達到近7.8億美元,為2010年全年并購金額的兩倍有余。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并購現象背后,一方面是農業企業希望通過并購實現企業擴張轉型的需求;另一方面,農業企業也謀求通過資本運作來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2年,受美國、歐洲等地區經濟形勢欠佳、資本價格上漲、股市不振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尋求并購的積極性很高。全年共有8筆跨國并購案例產生。且涉及企業一次性并購了5家企業,有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趨勢。
吳晗認為,企業選擇跨國并購,多數是看中被并購方豐富的資源或進行互補性投資,符合并購企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的戰略選擇。例如,發生5筆并購動作的宜華木業,通過并購林業種植及采伐型企業,將其名下合法擁有的林地大幅擴展,并拓展了其產業鏈長度。通過全程自給自足,降低生產成本,為行業內的競爭提供更多優勢。
目前,我國涉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土地資源緊缺、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問題,也致使企業通過海外并購尋求業務新突破,成為跨國并購行為的另一種考慮。清科研究中心預計此次中印合作也將帶來農業領域跨國并購的另一輪高峰。(唐福勇)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