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航空將再添新兵 市場前景有待檢驗


    作者:王鶴 賈遠琨    時間:2013-05-22





      “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申請”的禁令執行5年后,中國民用航空局對新建航空公司受理重新開放。今年5月份以來,兩家民營航空公司獲準籌建。

      民營航空公司是否開始新一輪擴張?新建航企能否從幾年前的倒閉潮中吸取教訓?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當下,民營航空市場前景有待檢驗。

      民營航空解禁再添新兵

      據了解,2007年開始的“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申請”禁令去年7月就有了松動。彼時,獲準籌建的是中國國航內蒙古公司,由國航和內蒙古國有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今年5月初,民航局公示稱,由云南景成集團申請籌建的瑞麗航空有限公司已獲初審同意。瑞麗航空將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為基地機場,從事國內航空客貨運輸業務。瑞麗航空注冊資本為6億元,由云南景成集團現金全額出資。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景成集團是一家主要從事旅游開發、酒店服務、工程建筑、房地產開發等業務的民營企業。

      無獨有偶,5月17日,由南山集團、青島交通發展集團、山東航空共同出資的青島航空也獲準籌建,注冊資本10億元,民營企業南山集團現金出資5.5億元,占股55%。

      這意味著我國民營或民營控股航空公司將再添兩名成員。

      事實上,國務院去年7月發布《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航油、航材、航信等服務保障領域的市場開放,鼓勵和引導外資、民營資本投資民航業”。今年年初,民航局多次研究擬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并推進放松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對新設航空公司及航空公司設立分子公司、航線準入等方面減少行政審批。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近日透露,在我國64家運輸企業中,民營獨資企業和民營控股的航空公司達到了10家,在149家通用航空企業中,民營企業占了70%以上。

      民營航空夾縫中成長

      “十二五”期間我國民航規劃年均增長10%以上,對民營航空公司來說,市場空間不是沒有,但在幾大國有航空公司幾乎壟斷優質航線資源并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民營航空要不斷尋找這些巨頭沒有占據的市場,在夾縫中成長。且民營航空往往實力有限,一場經濟危機、一次自然災害就可能帶來致命打擊。

      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民航業跌入深潭,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巨虧幾百億元,民營航空公司更是相繼倒下:東星航空破產倒閉,奧凱航空因股東矛盾被迫停飛,深圳航空、東北航空、鷹聯航空等則被國有航企兼并,只有春秋航空與吉祥航空堅持下來。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對記者表示,2005年開始,民營資本大舉進入民航領域,但雖經過幾年摸爬滾打,實際經營效果遠沒有預想中那么好,困難遠比預想中多。同時,此前設定的組建航空公司進入門檻過低,行業一旦出現劇烈波動,實力不強的企業很容易一蹶不振。

      隨著全球經濟逐步擺脫金融危機陰影,我國航空業在2010年大幅反彈,民營航空也逐漸走出迷茫,開始慢速擴張。奧凱航空被大田集團收購后重新起飛,主攻支線航空。春秋與吉祥先是獲準運營國際航線,隨后又獲準運營盈利水平最高的黃金航線京滬線,雖然獲批時段都是“紅眼航班”,至少說明航空市場管制出現松動的跡象。

      專家表示,瑞麗、青島兩家公司獲準籌建能否代表民營航空迎來新一輪擴張還不可知,但不論新兵還是老將,都需牢記民航是高風險行業,企業生存概率遠低于倒閉的概率。

      更何況,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持續疲弱,民航生存環境十分嚴峻。民航局數據顯示,若非人民幣大幅升值斬獲的高額匯兌收益,4月份我國航企主業整體是虧損的。

      民營航空上市融資艱難

      以春秋、吉祥為代表的民營航空公司雖能通過錯位競爭、打廉價牌脫穎而出,但若要持續健康發展,“資金為王”的戰略不可少。

      據業內人士介紹,航空業是高現金流動行業,沒有規模優勢的航空企業很難有競爭力與成長性,無法實現低成本運作,這也使得大多數民營航空在運營一兩年后就出現資金困難。

      與國有航空公司動輒獲得政府數十億元注資、低息貸款相比,民營航空公司明顯缺乏融資能力,靠自籌資金購買飛機,無疑是杯水車薪。

      以春秋航空為例,按照原定計劃,到2015年其機隊規模將達到60架,其中50%新引進的飛機將采用自購方式。以一架空中客車A320飛機5億元保守價格計算,自購15架飛機的費用就要近80億元。

      春秋與吉祥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瞄向上市融資,聘請保薦機構輔導上市。去年,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被列入證監會擬上市企業名單中。

      不過,A股IPO自去年11月起實行暫停,何時能夠重啟IPO還不得而知。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在排隊名單中的擬IPO企業數為745家,其中主板、中小板共498家,創業板247家。由此看來,兩家民營航空公司走上市融資這條路還需要漫長等待。(王鶴 賈遠琨)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