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部推1.5萬家重點企業 污染信息公開


    時間:2013-05-14





      公眾獲取企業污染信息或許不再困難。

      近日,環保部悄然發布《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自行監測》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監督性監測》,并提示征求意見的截止時間為2013年5月24日。

      根據上述兩份征求意見稿,企業開展自行污染源監測,屬于企業自身為履行法定環境保護責任和義務而自行組織開展的環境監測行為;環保部門開展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屬于政府對企業排污狀況的監管行為。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自行監測和監督性監測信息都需定期向社會公眾公開。

      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數量每年都有所不同。根據環保部2013年3月23日印發的《2013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2013年國家重點監控的企業一共有15797家,其中包括廢水企業4944家、廢氣企業4189家、污水處理廠3581家、重金屬企業2834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249家試行.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曾公開表示,今年將重點推進國控重點污染源的信息公開。“我認為,不僅國控重點污染源信息公開,地控重點污染源信息也應公開。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公眾參與的作用。”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對本報表示。

      “《自行監測》和《監督性監測》的制定,我們會加快進程,希望年內就能正式實施,今年的信息公開情況,作為今年環境監測考核的內容。”環保部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對本報介紹,目前地方控重點企業污染源信息主動公開的還比較少,不過既然國控重點企業的污染源信息公開了,那么這會對地方形成一定的壓力,“希望他們可以參照執行”。

      23%的國控企業尚未開展自行監測

      《自行監測》的編制說明提出,對于污染源的監測,社會公眾往往理解為政府針對企業的單向工作,卻忽視了企業自身的環境保護責任和義務,即便是在環保系統內,仍有這種觀念存在。

      環保部指出,雖然絕大多數企業建立了污染治理設施,但大多數企業開展自行監測的法律意識薄弱,污染源自行監測水平普遍較低,監測能力發展緩慢,監測項目不全,未能涵蓋行業特征污染物,不能全面掌握自身排放污染物的狀況。

      為了解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行監測工作現狀,環保部開展了“2012年國控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行監測能力檢查”工作,檢查內容為截止至2012年8月30日前各企業開展污染源自行監測的情況。

      在參與檢查的13352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中,有10285家開展污染源自行監測,占檢查企業總數的77%;另有3067家國控企業未開展自行監測工作,占檢查總數的23%,其原因包括無監測能力、缺少經費、缺少監測人員、缺少設備、無廢水外排等。

      在10285家開展自行監測的國控企業中,20%的企業采用手工監測,25%的企業采用自動監測,56%的企業采用手工和自動相結合的方式。手工監測數據多按季度發布污水處理廠以按周發布的頻次居多,且以廠區外公告欄的方式居多。自動監測企業則多以天為頻次發布監測數據,并多通過環保部門網站發布。

      按主要污染物分類,84%的廢水國控企業和96%的污水處理廠開展了主要污染物自行監測。而在廢氣國控企業中,僅有55%進行了主要污染物監測。

      在重金屬監測項目上,216 家重金屬國控企業監測了廢水中五項重金屬,其中,59家測汞、101家測鉛、75家測砷、158家測鉻、75家測鎘。此外,還有22家重金屬國控企業對廢氣中的重金屬進行監測,其中,16家測鉛、6家測鉻、1家測鎘。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