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近日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或將對中國產太陽能板施以重稅,以保護歐洲生產商。這將令中國今年對歐盟的光伏產品出口額驟降,多家機構預測降幅將達80%左右;同時將令中國光伏產業整個鏈條上的企業成本優勢喪失殆盡,生存環境急劇惡化。
光伏業面臨“冰凍”
中投顧問分析師任浩寧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來自歐盟的負面影響“近乎毀滅”。首先,中國光伏企業對歐貿易額將出現驟降,2012年中國對歐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為210億歐元,一旦被施以重稅,初步估計高昂的出口成本將使對歐貿易額驟降7到8成;此外,由于歐盟市場占據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的70%以上,國內光伏行業的市場結構將面臨巨變,短期遭遇“冰凍”在所難免。整體來看,光伏企業生存環境將會出現急劇惡化。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疲態盡顯。盡管多晶硅、硅片、電池及組件產量仍然位居世界首位,但增長幅度明顯下滑,甚至出現了負增長。2012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約7.1萬噸,同比下降15.5%;硅片產能超過40GW,產量達到28GW,同比增長16.7%;組件產量23GW,同比增長9.5%,增幅比2011年下降90.5個百分點;全年太陽能電池出口額127.9億美元,同比下降43.6%。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光伏產業遭遇寒冬,主要因為四大核心弊病:產能過剩嚴重,技術基礎及新技術儲備不足,海外市場的依存度高而國內市場尚未成形,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紛爭不斷。中投顧問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中國多晶硅行業整體開工率不足25%,光伏產業鏈上,無論大小,絕大部分企業產能處于停工狀態。
或明年結束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來多晶硅價格出現企穩,部分光伏企業1季度現開工復蘇跡象,光伏設備制造商除已簽訂的設備舊合同繼續執行外,新的合同也開始簽訂,庫存設備消化稍有提速,部分制造商銷售收入同比出現增長。因此,此前曾有分析人士認為,光伏產業在市場引導下,今年將逐漸進入穩步發展的新階段,大部分光伏設備制造商將在3季度走出低谷。
但任浩寧提醒說,新開工生產線較光伏產業整體產能而言比例極小,且一旦面臨“雙反”稅率的實施而導致成本優勢喪盡,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將再次變成現實。
而科技部日前剛剛結束的光伏產業調研也印證了行業困境。結果顯示,2012年下半年至今,受國內大型光伏企業破產倒閉的影響,光伏公司融資極其困難。一些新進入的企業還來不及投產,就被迫關停。即使處境稍好的個別企業,開工率也不足80%,沒有利潤,勉強保持現金流不斷裂。
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近80%的原材料從國外進口,又將超過90%的光伏電池組件產品出口到國外去,產業極大地受制于國外市場。對于光伏未來的發展,業內普遍寄希望于國內市場的啟動和多晶硅雙反的反制。
但任浩寧對此并不樂觀,他說:“光伏下鄉等政策出臺時機偏晚,而商務部的反制調查也偏向被動,只是視歐盟措施而后動。整個光伏產業必須面臨一輪徹底的淘汰,令所有的落后產能全部出清并退出,產業本身才能浴火重生。而產業洗牌周期至少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后。”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研究院江平則表示,光伏企業要應對“寒冬”,上游制造企業要發展壯大,加大產品的研發力度;下游應用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集成能力,開拓新的市場。整體來看,中國光伏產業已經進入最佳洗牌周期。至于洗牌何時結束,還有賴于政府和市場等諸多因素。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