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億合作社專項扶持資金年內落地


    時間:2013-05-09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獲悉,農業部 、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合作社的專項扶持政策,資金額度約50億元。該筆資金將用于補貼合作社的發展,涉及從生產到流通等各個環節。政策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成立合作社。業內人士認為,專項資金將于年內落地,由農業龍頭企業主導的合作社有望得到重點扶持。

      此外,發改委 、農業部、財政部、工商總局 、銀監會等九部委將成立農民合作社發展聯席機制,預計近期將獲批。此舉意在掃清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過程中面臨的制度障礙。

      扶持力度超預期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中,新型合作社的發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其發展受到現有制度體系的掣肘,成立九部委聯席機制正是為了加快農業體制改革,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

      一位湖南的企業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所在的合作社希望聯合其他合作社成立更大的合作社,但是受到現有制度的制約,在審批的過程中,基層政府比較為難。今年省級農業部門已經批準,但是到了縣里卻碰到沒有制度依據的尷尬。

      據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于2006年發布,并從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這意味著成立專業的合作社具有法律依據,但是綜合的合作社卻沒有。而現實的農業生產經營最需要的卻是綜合性合作社。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生產成本,發揮規模效益,更好地增加農民收入。”該企業人士說。

      專家表示,為落實一號文件,各地在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聯社各地都比較踴躍,但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地方由于缺少法律依據做法比較謹慎,這不利于對于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實際上,當前有必要出臺新的合作社法,但這一過程會有些慢。在此之前,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并不能放慢腳步,因而有必要成立多部委的聯席協調合作機制。

      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發展農民合作社,切實提高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

      專家還透露,約50億合作社專項扶持資金年內將會落地,扶持重點合作社的發展。實際上,由于政策支持發展合作社,很多支農資金將會涌向合作社,因而最終財政資金對于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將非常大。

      支持龍頭企業成立合作社

      與前些年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相比,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風向似乎發生了變化。對此,業內人士稱,政策對于龍頭企業的支持并沒有改變。龍頭企業成立合作社同樣會獲得政策扶持,在獲取財政扶持資金方面甚至更具優勢。

      專家透露,示范社將成為政策扶持重點,支持合作社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增強發展能力。數據顯示,我國的合作社數量非常巨大,平均每一個村就有一個以上合作社,因而并非每一個合作社都能夠獲得扶持,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是成為示范社的重要條件。龍頭企業成立的合作社具有天然優勢。

      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提出,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農戶更多分享加工銷售收益。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原料基地、節能減排、培育品牌。

      有一些先知先覺的企業已經認識到了成立合作社的必要性。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就曾經表示,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適度調整養殖模式。在未來的養豬計劃中不再復制“公司+農戶”這一模式,而是采用“公司+農場+合作社”的新模式。增加“合作社”這一中介,公司可以通過合作社加強對農戶的約束,保證質量安全;對農戶而言,有一個跟公司對等的主體,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權益。

      業內人士還表示,由于龍頭企業在其主導的合作社中占主體地位,因而政策對于合作社的扶持也給相關企業帶來利好。

      提升生產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推動合作社的發展是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從生產層面保障食品安全。當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除了監管不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小農生產難以監管。如果是規模化、標準化的組織化生產,監管難度將會降低。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有人預期小農時代將迎來終結。但有專家認為,小農生產的真正終結尚未到來,我國的農業規模化生產水平遠不及西方。以家庭農場為例,國外的規模達到幾千甚至上萬畝,而我國還很少,規模不經濟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也是推動成立合作社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專家表示,我國人均耕地少,而土地產出高,因而必須大量投入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但不科學、不規范的使用則會影響食品安全,小農生產很難規避這一問題。前不久,有些地方使用劇毒農藥種植生姜的消息被媒體曝光,這只是農藥濫用現狀的冰山一角。

      中國農業大學有關專家表示,農藥的濫用與化肥的濫用密切聯系,為了刺激糧食增產,農民大量施用化肥,同時作物的抵抗力下降,就不得不使用農藥。實際上,作物健康生產需要的化肥沒有那么多,但農民缺乏足夠的農業知識,這還導致土壤地下水的惡化,并給我國的糧食安全帶來隱患。

      環保部有關人士曾表示,我國農藥需求量在世界范圍內排第一,然而施用只有35%,65%都是作為污染物排入在環境中,而所有的污染物最終都歸到土壤中。長此以往,地力扛不住、環境也扛不住。

      專家指出,通過推動合作社的發展和提升組織化生產水平可以提升農業的社會化服務水平,當前的農技推廣系統已難當大任,農業龍頭企業在帶領農民科學種植、科學養殖方面大有可為。


    來源:中國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