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第113屆廣交會5日閉幕。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本屆交易會到會客商人數和成交量與上屆相比均出現恢復性增長態勢,預示今年我國外貿整體情況有望好于去年,但外需不足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外貿發展的壓力并沒有根本緩解。
當天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與會202766人,比第112屆同期增長7.06%,但比第111屆同期減少3.83%;同時,本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355.4億美元,比第112屆增長8.8%,但比第111屆仍下降1.4%。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說,綜合這兩項數據看,外需不足狀況尚未根本改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人民幣升值等諸多困難仍然存在,貿易摩擦有加劇之勢,外貿發展面臨的壓力沒有根本緩解。
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傳統出口產業受到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加大,依靠低成本和規模效應等傳統競爭優勢的外貿方式將難以為繼,產品轉型升級越來越迫切,企業必須依靠創牌來提升附加值。而產品的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即設計和銷售。嚴峻的外貿形勢倒逼企業去提高產品的設計水平,從而獲得更多的內涵和更高的售價。
當前全球復雜的經貿形勢為中國企業帶來的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全球制造鏈都在往亞洲轉移,工業設計作為整個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也逐漸轉移到亞洲,中國的工業設計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設計創新成為中國企業規避風險、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來源:經濟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