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五一小長假臨近,電商們躍躍欲試,搶占先機。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蘇寧易購推出延續“0元購”、國美推出“最強店慶月”,易迅、樂蜂、聚美優品、唯品會等電商也唯恐落下,今年首輪全品類價格戰打響,不過以往最愛價格戰的京東,這次卻沒有現身。
率先打響促銷第一槍的蘇寧易購,從18日到21日連續4天“零元購”搶購。本次“0元購”有1000多家品牌廠商參與,商品豐富度較以往大大升級,品類全面覆蓋百貨、母嬰、生活電器、數碼3C、圖書等近20個品類。
蘇寧改名為蘇寧云商后,強調線上線下協同作戰,這次蘇寧門店、樂購仕、蘇寧易購、紅孩子四大渠道首次協同,算是一次練兵。蘇寧在北京的市場,僅4月19日一天,線上線下的銷售總額就超過了2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300%。
蘇寧易購此次促銷,執行副總裁李斌通過個人微博向京東連發3條微博邀戰,但遭遇了京東的無視,完全沒有回應。反倒是蘇寧老對手國美積極應戰,全場家電買滿立減,而且還特意批評蘇寧的零元購是玩虛的。國美在線介紹,4月18日活動當天銷售額2.5億元,創出單日銷量新高,增幅超過300%。
除了兩大傳統零售商外,二、三梯隊的電商們也爭相恐后。當當網圖書“5折封頂”, 騰訊旗下的易迅網喊出了“全網底價”,唯品會也推出“史無前例的特賣會”。化妝品垂直電商--樂蜂網公關總監葉小舟表示,他們為這次促銷起名為美麗最強音,100種品牌加入促銷,買200返200,銷量增加一倍,樂蜂已經嘗到甜頭,尤其有巨頭不參加價格戰,他們更有機會。
葉小舟:3月份時,樂蜂就已經有一波促銷活動,當時已經做了一個大型的促銷力度,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知道了今年可能會以日期為代表或者是以月份為代表,會有一些主題的促銷出現。因為有一些巨頭可能因為內部的戰略調整或者原因。打一些低價促銷依然是消費者關心的地方。
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對價格極為敏感,不拿出實惠,很容易流失用戶。本輪價格戰中,京東只在圖書領域,對當當進行了反擊,17號開始了一場52小時免費下載5萬種圖書的活動,其他的品類并沒有參與。京東商城公關總監康建今天接受天下公司采訪時說,京東天天低價,不用再參加別人的價格戰。
康建:低價是所有成功的大型零售的企業必須要做到的。低價策略是一直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某一個階段要做的事情。實際上我們的策略仍然是低價策略,現在已經叫天天低價了,并不是說應對某一個時間點或者某一個時間階段把產品服務等最好的方面綜合提供給我們的消費者。
盡管沒參加這輪價格戰,但京東對即到來的五一小長假,還是有五大促銷活動,涉及戶外、廚具、大家電、數碼3C,其中最低折扣3折。康建稱,由于活動每次不同,不好與去年同期的促銷力度作對比。康建還表示,京東未來盡量會以自己的活動為主,不被動去追其他對手,消費者可以全網比價,看誰最實惠。
康建:如果您具體到最近的可能有相關的廠商發起的這一輪,我們可能沒有一些特殊的這種對應措施,但是實際上現在價格都是很透明的,消費者可以去各種比價的平臺去做對比,都可以了解到我們是不是能做到這種低價策略。京東因為做到現在的體量,堅持它的低價的競爭策略,把低價格作為公司的競爭力,所以這一點我們覺得京東會一直堅持下去。
今年2月京東商城確認完成新一輪約7億美元的融資,當時很多人猜測未來京東打價格戰底氣更足,但人家反倒不和對手們玩了。電商專家魯振旺表示,從去年夏天京東主動出擊、微博下戰書,時至今日策略已經發生了變化。
魯振旺:肯定京東不會參與長期性的促銷了,它只會周期性的促銷。京東6月份還是要搞一個周年大促,現在都做這個準備,沒有必要現在就先發起價格戰來。因為它現在整個的體系已經比較穩定了,沒有必要天天打價格戰。所以對他來說,周期性促銷已經作為一個年度用戶的手段了,作為競爭,沒有必要天天去跟別人打價格戰。
在市場相對冷清的4月,“價格戰”是電商吸引媒體眼球和市場業績的最直接方式。另外,“五一”是傳統的促銷熱季,這也為后面的促銷做好了鋪墊和預熱。5月份電商價格戰可能升級,5月10日正值淘寶成立10周年,不排除淘寶屆時有大手筆。
不過,在經歷了去年的一系列價格戰后,也有消費者感到審美疲勞。價格虛高、缺貨、無法下單、無故撤單等情況頻出,使得他們對電商價格戰懷有警惕之心。樂蜂網公關總監葉小舟稱,其實各大電商都在醞釀新的促銷活動,希望未來不僅限于價格戰。
葉小舟:打價格戰可能有一些消費者有視覺疲勞,今年大型的價格戰在往外轉,也可能做一些其他的不同于其他的方式去做運營。價格戰是最低層促銷的方式,現在大家做一些特殊化跟別人不同的模式做一些事情。
樂蜂其實就是類似于在運營達人經濟的模式,希望能夠通過旗下的500多個那些達人,通過營銷他們的產品自主品牌,這個對他們來說是獨有的,可能就是對于這種獨有的模式它才能繼續生存,而雷同的模式可能他們的價格或者各方面競爭更加激烈一些。
來源:中國廣播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