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首個以人民幣計價清算的全球化金融衍生品在上海上線。
上海清算所16日宣布,經人民銀行批準并報上海市政府同意,自去年12月10日開始試運行的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中央對手清算業務在4月16日正式推出。
所謂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中央對手清算業務,指的是在中國境內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和清算結算的遠期運費協議產品,由經紀公司達成交易、上海清算所提供中央對手清算服務,交易的雙方通過事先約定的具體航線、價格以及數量,并在未來某一時點根據運價指數進行差額結算,達到鎖定收益和成本的目的。由于其結算、清算、計價貨幣均為人民幣,又被稱為人民幣FFA交易。
在此之前,航運企業及相關企業如有規避航線運費波動風險需求,惟有繞道境外的倫敦、新加坡的交易所開戶,以美元計價、結算并參與遠期運費協議交易。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交易量最大的場外交易航運金融衍生品,遠期運費協議的市場規模高達數百億美元,而以人民幣進行計價清算,不僅為境內外市場參與者提供便利,也有助于境外金融、航運資源向上海集聚。”一已參與人民幣FFA交易的航運經紀公司人士昨日說。
據了解,在實現零的突破后,上海清算所計劃研發鐵礦石、動力煤等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衍生品的人民幣中央對手清算業務,“支持上海盡快確立全球性人民幣產品清算中心的地位”。
“運費避險工具”
針對此次推出的人民幣FFA業務,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有效填補了中國國內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可以滿足國內航運市場供需雙方套期保值的需求。人民幣FFA作為一種遠期運費風險管理工具,船東及貨主在線或市場進行船舶租賃交易的同時,可在人民幣FFA市場買入反向協議,來鎖定成本或利潤,主動管理運費價格波動。
“中國是國際貿易大國,進出口總額居于世界前列,遠期人民幣運費協議清算業務的推出,有利于我們了解和掌握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規律,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新探索。”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謝多昨日指出。
據介紹,人民幣FFA交易主要面向在中國境內注冊的航運相關企業,不僅包括航運企業、貿易商,還包括鋼鐵廠、電廠等大宗商品采購生產商及金融投資機構。
首批人民幣FFA推出三個產品的中央對手清算服務——海岬型船平均期租遠期運費協議CTC、巴拿馬型船平均期租遠期運費協議PTC和超靈便型船平均期租遠期運費協議STC等。
上海清算所董事長許臻昨日指出,人民幣FFA業務的交易標的基本要素與現在國際市場現有的交易協議品種保持一致,首批推出三個品種的清算業務,都是中國航運市場參與者非常熟悉和主要的協議交易品種。
上海清算所提供的數據稱,首批推出的三種協議其交易量占干散貨FFA總交易量的90%以上。
爭奪“定價權”
謝多指出,遠期運費市場引入人民幣交易的清算、結算,既可以適應擴展人民幣使用渠道的現實需要,也可為匯集產業整體資源掌握自主定價能力創造條件,加大中國市場參與者在全球航運市場的參與深度。
一航運經紀指出,目前倫敦的FFA市場最為成熟,位于倫敦的波羅的海交易所擁有最為成熟和品類繁多的航運指數產品,每天不同時段有來自不同地區的航運經紀在這一市場上報價,在這一市場上所形成的價格亦被航運企業廣泛認同。許臻昨日也透露,人民幣FFA業務結算的基準仍然使用波羅的海交易所的干散貨指數。
一位參與人民幣FFA業務的機構人士指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建議上海航運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積極探索和開發航運金融衍生產品,例如運費指數期貨、遠期運費合約等,構建中國航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平臺、結算平臺和信息平臺,促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定價權的形成。
“估計還會有一個成熟期。隨著國內的平臺慢慢做大,今后可能會有許多在倫敦、新加坡的交易規模回流。”上述航運企業指出。目前,大多數的此類避險交易依然在境外完成。
據許臻介紹,對境內航運企業而言,以人民幣計價的最大優點就是沒有匯兌損失。
市場擴容可期
多位昨日參與上述新業務發布會的人士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說,下一步人民幣FFA交易的重點在于規模擴容。
許臻在談到下一步重點工作時亦將擴大客戶、經紀人、清算會員等參與者規模和市場規模,并適時增加新的協議品種作為重中之重。他并強調將統籌兼顧控制風險和發展業務。
依據人民幣FFA的交易規則,符合上海清算所相關資質要求的商業銀行及其他上海清算所認可的金融機構,可申請成為人民幣FFA交易的清算會員。上海清算所與清算會員進行資金清算結算,清算會員與其客戶進行資金清算結算。從去年12月試點以來,僅有浦發銀行一家金融機構是人民幣FFA交易的清算會員。而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已有兩到三家銀行正在積極申請上述業務的清算會員,并在積極改造對接系統。另有一家券商有意申請人民幣FFA交易的經紀公司資格,成為該交易的做市商。
“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國資委曾經出臺規定要求央企不能參與FFA交易,出臺這項規定的背景是國內企業衍生品交易的損失較大,當然這也不是完完全全就能夠約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人民幣FFA清算業務啟動,未來央企參與者想業務可能會被適當放開,與航運市場緊密關聯的或先放行。”上述知情人士說。
在談及未來市場規模時,亦有一些受訪者認為,該項業務可以向個人投資者開放,門檻可以設置在5000元左右,“目前還僅僅針對企業,即使是個人,也是小的航運企業主。”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下一步的發展計劃,許臻還表示,亦將著眼服務于實體經濟和拓展金融市場的人民幣跨境使用,研發與航運相關的大宗商品指數類衍生品的中央對手清算業務,首先研究鐵礦石、動力煤等價格指數衍生品,建設一個綜合性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衍生品中央對手清算平臺,突出人民幣特色,進一步加強跨市場、跨平臺、跨產品的清算業務的協同,支持上海盡快確立全球性人民幣產品清算中心的地位。
來源:東方早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