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把種出來的菜全部賣出去,有機蔬菜肯定是賺錢的。”食全食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食全食美董事長姜偉昨日對早報記者如是說。
2006年,姜偉在吃了一個朋友種的有機蔬菜后,決定從房地產行業轉行,進入有機農業。始料未及的是,從2008年拿到第一塊土地開始,他的有機蔬菜種植至今仍未盈利。
“投入期很長”
“業外資本投資有機農業,目前確實很熱。”德國紐倫堡會展服務上海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馮琦告訴早報記者。
紐倫堡國際博覽集團每年會攜手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舉辦一次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算上今年5月將在上海召開的博覽會,這已是第七個年頭了。馮琦稱,隨著被稱為“國際最嚴格標準”的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自去年7月全面施行,中國的有機食品行業已經歷了一次洗牌,即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未來10年,中國有機產品生產總量年均增速預計為30%至50%,中國將成為第二大有機產品生產國和第四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國。
有越來越多的資本瞄上了有機食品業。“各行各業都有,很多是房地產行業的老板。”馮琦說,由于眾所周知的宏觀調控,房地產行業成為前途莫測的行業之一。
而在此之前,已有“先見之明”的風投、機構在有機食品業撒下重金。據江西金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江西金源營銷總監張羽介紹,早在2008年,其所在的公司就已經吸收了來自軟銀賽富和德同資本的3000萬美元投資;2012年,江西金源又進行了第二輪募資,如今平安銀行也是該公司的股東之一。據了解,除了江西金源,軟銀賽富還投資了多家有機食品公司,產品覆蓋有機大米、有機玉米、有機蔬菜等。
姜偉也在考慮吸引投資:“做有機農業,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農業很少能拿到貸款,全靠自有資金投入,但是這個投入期很長。”
“相比種植,銷售更難”
在開始有機蔬菜種植前,姜偉先做了兩年的有機肥料銷售,也搞了一些市場調查,并做好了“虧5年”的心理準備。但如今,5年時間已到,姜偉也投入了兩千多萬元,現實還是“差了一點點”。
“地拿到后,要有3年的轉換期,才能開始種植,菜出來已經是2010年。”姜偉說,與土地配套的人員、團隊也需要時間磨合,“缺錢,也缺人,現在我們的人工都是老頭、老太,沒有年輕人愿意從事農業。”
菜種出來了,賣出去卻不簡單。超市和會員制,是目前眾多有機食品企業采用的兩大銷售渠道。但由于產品品種單一,食全食美第一年出現了“年初100個會員,年尾只剩下20個”的情況。
“相比起種植,更困難的是銷售。”上海泰克比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泰克比亞市場營銷經理李冰也有同感:普通消費者會糾結于“真假有機”的質疑,酒店客戶則因有機產品的“賣相”不如普通蔬菜而棄用;蔬菜的保鮮期只有3-5天,如何在品種上平衡供求關系,是企業需要攻堅的課題。
“我們現在的定價應該是全行業最低的,想先培育市場。”李冰說。泰克比亞隸屬于大型高檔中餐連鎖酒店唐朝集團,于2009年成立,期望在2014-2015年實現盈利。
“企業存活率不足50%”
對于引進資本,姜偉和李冰都認為必須慎重。
“風投之類的資本心總是太急,但對于有機農業來說,在前三四年是不可能見到利潤的。”姜偉說,在投資人的選擇上,首個條件是“理念相同,能夠耐得住寂寞”。
姜偉也不看好目前大量有資金實力的企業轉投有機農業的做法:“農業絕對不是資本想象的那樣,有可能賺錢,也有可能賺不到錢,農業涉及的鏈條很長,從種植品種的挑選、產品包裝、物流到銷售,每條鏈條都必須測算。在去年的認證新規出臺后,僅有機產品認證費用就從過去的三四萬元提高至幾十萬元。”
姜偉認為,大企業雖然有資金優勢,但是如果讓職業經理人來操作,不僅成本更高,“可能連東西能不能種出來也是問題。”
張羽也警告說,有機食品算是一個淘汰率非常高的行業,“2004年,我們有一個40多人的有機人聚會,到了2008年第二次聚會,這40多人中只剩下3個仍在從事有機業,有人說‘每年有機行業會新增100個企業,但是淘汰的是101個’,真的是這樣。”
煙臺欣和味達美食品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康艷麗說,有機食品行業除了要面對消費者質疑,技術、運營都是難題重重,“很多人認為有機食品行業是個暴利行業,但事實上,這個行業的企業存活率不到50%。”
做了5年的“農民”,姜偉說,自己一度因為看不到希望,曾想過放棄,“和我過去做的房地產、酒店等快進快出的行業相比,農業是很不一樣的行業。”
不過,現在姜偉覺得情況正在向好,“去年新規出來后,有一批企業已經被淘汰了,現在消費者對于有機產品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最近發生了禽流感,消費者會更有意識地選擇有機蔬菜。”姜偉說。
名詞解釋
有機食品
什么是“有機”?有機食品企業如是作答: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激素和添加劑,全程使用有機肥,病蟲害防治以物理防治和農業防治為主,輔以部分有機農藥。
“這并不意味著普通蔬菜就不安全、不健康、不營養。”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總工程師郭春敏說,有機的真正價值是避免了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在歐洲,消費者為有機產品付出了高價,其中一部分是對環境的補償。”
郭春敏表示,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在營養價值上很難區別”,“從安全性看,應該說有機食品更安全,它的農殘規定為‘零檢出’;但也不是說普通蔬菜不安全,只要農殘在規定的安全范圍內。”
來源:東方早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