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夫山泉怡寶“打水仗” 凸顯水世界競爭慘烈


    作者:王霞    時間:2013-04-15





      尚未走出“水源地垃圾圍城”陰影的農夫山泉又被“產品標準”質疑纏身。然而,隨著事件的發酵,這場“水標準”事件,逐漸演變成了農夫山泉與其競爭對手華潤怡寶的 “口水戰”。

      在本月11日有過一輪 “口水戰”之后,農夫山泉上周末連發兩次聲明,就標準問題進行了詳細解釋。同時,另一聲明則反駁怡寶的聲明,列出其認為怡寶惡性競爭的三大證據。

      對此,華潤怡寶公共事務經理昨日4月14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們沒有再次聲明,因為我們此前的聲明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我們的態度。”

      和君咨詢合伙人閆強認為,在這場“水戰”的背后,實則是隨著瓶裝水市場飽和度的提高,相關企業的競爭漸趨慘烈。

      “蓄意謀劃”遭怡寶否認

      針對媒體報道的 “農夫山泉標準低于自來水標準”,農夫山泉回應稱:農夫山泉的產品品質遠高于現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產品必須同時滿足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即自來水標準、GB19298~2003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DB33/383~2005浙江飲用天然水標準。

      此外,農夫山泉同時反駁浙江標準低于廣東標準,稱就一兩項指標就判定整個標準誰高誰低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其舉出的例子為各個標準中的甲苯含量和亞硝酸鹽含量。

      記者對比發現,對于甲苯含量的規定,飲用天然水標準最高,而廣東飲用天然凈水標準則沒有規定;而對于亞硝酸鹽含量則是廣東天然凈水標準最高。這就意味著,對比不同的指標,各個標準可能出現“高低對比”的不同。

      此外,農夫山泉還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其競爭對手華潤怡寶。農夫山泉在聲明指出,近期針對農夫山泉一系列的報道是蓄意策劃的,隱藏在幕后的就是飲用水企業華潤怡寶。

      在聲明中,農夫山泉羅列了一系列怡寶的“罪證”。記者發現,農夫山泉將其從3月份起的相關負面報道和怡寶的相關公關活動的時間節點結合起來,并在后面附有怡寶發表的相關材料和散發的相關傳單。

      怡寶的官網資料顯示,其隸屬華潤集團旗下華潤創業00291,HK,在國內率先推出純凈水且最早專業化生產包裝飲用水。然而對于農夫山泉上述指責,華潤怡寶表示否認,稱并未參與其中。

      “我司一貫反對任何企業不正視自身問題,推卸自身責任,通過策劃及利用媒體轉移公眾視線,將自身危機轉嫁給競爭對手的任何行為。”在聲明中,怡寶表示,“我司將保留對農夫山泉采取法律行動的一切權利。”

      然而,上周末農夫山泉再次發表聲明,直接列出其認為怡寶“蓄意策劃”的三大證據,包括華潤怡寶在3月22日廣發宣傳單頁實物、華潤怡寶制作的“中國飲用水之殤”網站以及怡寶在戶外所做的關于環境污染的廣告。農夫山泉認為,宣傳單頁以及專題網站均有“從大自然‘搬運’來的水你還敢喝嗎”,正是直指以“大自然的搬運工”自稱的農夫山泉。

      “所謂證據,我們都覺得很好笑,因為這都是硬塞給我們的,我們暫時不會回應。”前述怡寶公共事務經理表示,“如果再有下一步的話,我們就會采取法律行動。”

      瓶裝水市場已趨飽和

      農夫山泉與怡寶 “水戰”的背后,實則是瓶裝水行業競爭激烈的一個寫照:隨著市場的發展,飲料巨頭都參與到瓶裝水行業競爭中來,已進入到“零和競爭”階段。

      閆強分析稱,飲用水市場這些年在國內發展非常迅速,市場也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且毛利越來越低,在增量變小的情況下,就是你爭我奪的格局。”

      怡寶母公司華潤創業2012年財報顯示,得益于怡寶純凈水在廣東、湖南等市場銷量和營業額的高速增長,該公司飲品業務2012年總銷量較前一年上升33%,營業額增加了53.1%至47.66億港元,但應占溢利卻比2011年減少31.7%至8600萬港元。

      “怡寶市場主要在華南,農夫山泉作為一個全國性品牌已經沖擊了怡寶在華南的市場地位。”博蓋咨詢董事總經理高劍鋒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華潤創業財報了解到,怡寶目前在全國8個省有27家生產廠,其中在農夫山泉“主陣地”也有代工廠。AC尼爾森數據顯示,去年怡寶在包裝水市場按銷量算份額為8.5%,而農夫山泉為21.8%,兩者均比2011年市場份額有所上升。

      實際上,如今通過品牌攻擊來達到自己商業目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2010年,統一和康師傅的“日系血統”之辯即都是鮮活的案例。

      “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出現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市場,企業往往抓到對方可能對市場不利的一個點就進行放大處理。”高劍鋒說。(王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