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電網再啟特高壓項目 建成后可能無電可輸


    作者:高立萍 張旭東    時間:2013-04-12





      [ 在資源缺乏、電源較少的省份間建設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建成后可能面臨無電可輸的尷尬 ]

      停滯一年的特高壓交流項目建設再次啟動。4月11日,國家電網公司召開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動員大會。這意味著中國第三條特高壓交流工程將正式啟動,但關于交流特高壓的爭議依然仍在繼續。

      “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總投資超過180億元,該工程4月開工,預計2015年3月建成投產。一位電力行業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在資源缺乏、電源較少的省份間建設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建成后可能面臨無電可輸的尷尬。

      據國家電網公司交流建設部副主任田璐介紹,浙北—福州工程新建浙中、浙南、福州變電站,擴建浙北變電站,變電容量1800萬千伏安,新建線路2×603公里。靜態投資183.9億元,其中福州站及福建境內線路投資55.3億元,由福建電力公司出資;浙江境內變電站及線路投資128.6億元,由浙江電力公司出資。

      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電線是繼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淮南—浙北—上海工程之后的第三個特高壓交流工程。

      淮南—上海特高壓輸電線2011年獲得核準,晉東南—荊門特高壓輸電線是國內首條示范性線路,2006年開始建設,歷時2年后,2008年底竣工,2009年投入商業運行。

      晉東南—荊門輸電工程建成后,先后獲得輸變電行業首枚國優金獎,國家工程建設質量獎審定委員會“國家優質工程獎三十周年經典工程”。

      上述電力行業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晉東南-荊門線路當初設計的1000千伏電壓,并不如公開資料那么成功,損耗率比較高。而且,用特高壓交流形成更大區域的同步電網,蘊藏著極大的風險,一旦有事故波及相連區域造成的損失難以估算。

      在去年印度大停電后,國內曾經討論過電網結構和輸電技術選擇。業內專家提出,將各區域電網都用交流特高壓連成“一張網”是否安全。交流電網的電壓等級越高、規模越大,配置電力資源的范圍也越大,但發生事故造成的損失也越大。并建議長距離輸電,以直流為主,同時在負荷地就近建設電源。

      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連接浙江與福建兩省,是華東特高壓主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首個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對此,田璐表示,一方面,華東地區的電網建設實際是為了提高華東地區接納區外電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強福建富裕電力的外輸,對發電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在反對特高壓交流的專家看來,卻不如此。該人士認為,特高壓交流是輸電線路,浙江、福建甚至安徽,資源都比較缺乏,電源不足,浙江和福建還是沿海的電力消費大戶,在電力消費大省間建設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顯得經濟可行性不高。

      浙江、福建和安徽在電力裝機規模上在全國居于后列,主要是調入外省電力,同時浙江和福建作為東部省份,是電力消費負荷集中的地區,原則上并沒有充裕的電力外調。

      不過這一問題在未來或許會得到緩解,隨著一批核電和大規模風電項目的投產,福建省電網階段性盈余問題或將凸顯,國網預計2015年福建電網將出現電力盈余400萬~1000萬千瓦。

      延伸閱讀:

      在4月11日召開的浙北-福州特高壓建設動員會上,國家電網交流建設部表示,將立即啟動主設備及鋼管塔采購工作,力爭6月底前完成。

      特高壓輸變電裝備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目前僅平高電氣、許繼電氣、中國西電、許繼電氣、特變電工這幾家龍頭企業可供貨。浙北-福州項目在二季度招標,上述公司將是最大的受益人。(高立萍 張旭東)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