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 8日在上海表示,澳大利亞已與中國就允許兩國貨幣直接兌換交易達成協議。這令澳元成為繼美元和日元之后,第三個與人民幣直接兌換交易的貨幣。她稱,中國央行已授權西太平洋銀行和澳新銀行為人民幣和澳元直接交易的做市商。
雙邊貨幣直接兌換交易以后,人民銀行將基于做市商的價格,在每個交易日前上午9點15分左右宣布人民幣兌澳元的每日參考匯率 .
“在直接兌換交易開啟之前,人民幣和澳大利亞元之間的匯率定價是以美元作為”中介“的折算匯率,也就是說根據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和美元兌澳元的匯率測算而來,由于采用第三種匯率美元作為通道,這樣的匯率形成機制在理論上會使人民幣兌澳元的匯兌成本比起直接兌換要高。”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說。他認為,針對中國的跨境貿易結算而言,人民幣和澳大利亞元的直接兌換,也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舉措。
去年6月1日,日元成為除美元外首個與人民幣開展直接交易的外國貨幣。此次人民幣與澳元兌換再次啟動“直通車”,預計將大幅降低澳洲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成本。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據澳方統計,2012年,澳中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1221.85億美元,增長3.66%,澳方實現順差298.44億美元。而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澳大利亞第三大投資來源國,2012年中國企業在澳投資達162億澳元。
不過,建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中澳兩國貿易本幣結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美元長期處于全球外匯市場的圓心位置,大部分國家的匯率都是和美元發生聯系。此前,人民幣和日元之間也開啟了直接兌換,但中日之間的貿易還是以美元結算為主。”他說。
趙慶明表示,雖然從理論上說,直接兌換比起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兌換會減少中間兌換環節,降低成本,但在實際中,因為越是交易量小的幣種,其外匯買賣的點差越大,而美元這樣大的交易量的貨幣其外匯買賣點差反而小,因此,直接兌換未必就能夠節約成本。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建設,而不僅是交易品種和交易渠道上的變化。短期而言,人民幣對澳元直接兌換的放開,有利于兩國企業更為便捷地進行貿易,但對于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而言,并非長久良方。中國應更多地用制度戰略來解決細節問題。
來源:經濟參考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