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運營商推動下,向騰訊微信等OTT業務征收信令和網絡通道費用正在正為現實。
據財經網報道,工信部決策層在接受采訪時已明確表示:“微信收費是肯定,但具體如何收費還在斟酌研究中。”這是繼日前工信部長苗圩表態運營商收費有合理性后,工信部官員在此問題上的再次表態。
中國移動為什么成為微信收費“先鋒軍”?
作為典型的OTT應用,微信對移動運營商的短信、語音業務沖擊巨大。運營商認為微信的崛起侵蝕了短信彩信甚至語音通話業務,占用了大量的信令資源,給運營商網絡帶來壓力。
在微信問題上,中國移動充當了“先鋒軍”角色。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和總裁李躍都先后發言批評過微信。騰訊CEO馬化騰則近日對此反擊稱:“經過騰訊內部研究,關于微信產生信令沖擊運營商網絡的事情主要發生在2G、2.5G網絡上,在3G、4G時代這個問題將會不復存在”。
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因其3G網絡比較成熟,對微信態度則比較緩和。在近日深圳舉行的IT領袖峰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與馬化騰相談甚歡,并在接受搜狐IT專訪時明確表示“運營商和騰訊這樣的OTT公司不是水火,個人更期盼發展成為魚水關系”。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3月份也明確稱:“微信對中國電信業務沖擊不大”。
財報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數據業務收入已經占到營收的28.5%,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只有19.9%和14.0%。而微信的迅速發展對中國移動的沖擊最大。
由于中國移動采用TD-SCDMA制式的3G網絡較其他兩家運營商不成熟,其2012年3/4的數量流量都來自WLAN無線網絡,而其中多省TD-SCDMA網絡使用率不足20%。
業內資深觀察者冀勇慶分析認為,由于歷史原因,90%都掌握在電信和聯通兩家運營商的手中,移動加上旗下的鐵通最多也就10%的份額,因此中國移動向其他兩家運營商繳納的網間結算費用也巨大,中國移動推動監管部門對微信征收費用也就在情理之中。
運營商與騰訊之間的戰爭:用戶不會多花一分錢
值得關注的是,三大運營商向微信收費指的是運行商向騰訊公司收費,而不是向用戶收費,屬企業間的合作成本分擔與利益再分配,歐洲早有私有運營商向谷歌、蘋果收費的先例。
因此,這就是電信運營商與騰訊公司之間的“神仙打仗”,對普通用戶來說并不會多付出一分錢。業內討論對微信收費會招致用戶通信成本上升純屬臆斷。
有專家擔心騰訊公司會不會把成本轉嫁給用戶,這就完全取決于騰訊公司的營銷策略了。騰訊CEO馬化騰之前也已明確表示:“騰訊不會向微信用戶收費”。
通信專家、《通信世界周刊》總編輯楊海峰認為,作為最大的網絡數據流量使用方,騰訊應該與運營商一起承擔網絡的共建共享費用,“現在中國移動一個基站進小區都得向物業交200萬元的進駐費”,你開大巴載人跑運輸不也得交納養路費不是?
來源:搜狐IT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