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音樂收費的腳步漸行漸近。日前,國內知名音樂人高曉松向外界扔出一則重磅消息:7月1日起,中國音樂產業將正式走向正版化,網絡音樂下載將開始收費,而且收費價格相對低廉。
網絡音樂收費長期以來廣受熱議,一旦付諸實施,即意味著網絡音樂從此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數以億計的網民將為之埋單。公平交易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產業良性發展的前提,因而討論收費標準如何公平合理,是比討論是否收費更為重要、更為現實的問題。
網絡音樂收費時代將來臨
買碟聽歌的年代早已過去,如今只要上網點幾下鼠標,一分錢不花各類歌曲就立刻躺在電腦或各種移動設備中了。不過這個免費音樂的黃金時代即將過去。在近日舉行的第13屆音樂風云榜年度盛典啟動發布會上,作為評委會主席的高曉松聲稱:從7月1日開始,音樂版權將正式走向正版化,網絡音樂將正式開始收費。
高曉松透露,各大唱片公司已經開過秘密會議。目前,唱片公司聯盟、網絡平臺等都在做最后的工作,為了鼓勵網絡平臺正版化、收費化,相關各方對7月1日以后的格局、價格體系都做出了讓步。高曉松稱,目前各大唱片公司及各大主流無線音樂平臺大部分已經簽完協議,音樂正版化、收費化均已提上日程,同時政府還將注入大量資金予以支持。而對于用戶關注的收費標準問題,高曉松并沒有詳細說明,只是表示具體消息由行業發布,并且收費價格將非常低廉,音樂品質也將得到提升。根據此前推動這一收費計劃的部分音樂網站的建議,未來采取包月下載的模式比較符合目前市場情況,試聽價格建議設定在10元/月以下,每首歌的成本不過幾分錢。
實際上,有關無線音樂收費的呼聲一直不斷。去年便傳出消息稱,幾大國際唱片公司計劃在去年底或今年初聯合國內酷狗、酷我、百度、QQ音樂等音樂服務網站嘗試采取音樂下載收費包月制度,而這一計劃至今沒實現。
對于數以億計的網民而言,網絡音樂從免費到收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互聯網普及后,大多數國人早已習慣了在網上下載歌曲放在電腦或MP3里,除了追星族和鐵桿歌迷,大概已經很少有人會為了聽歌再去花錢。然而在一個知識產權必須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年代,網絡音樂付費不單是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音樂創作者勞動付出的尊重。
網絡音樂收費尚存分歧,博弈仍將繼續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普及和運營商的推動,網絡音樂在近幾年取得快速的發展。據文化部網站《2011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網絡音樂總體市場規模已達27.8億元,較2010年增長20.8%。
目前,國內唱片業71%的銷售收入來自數字音樂市場,因此音樂人和唱片公司大力推動收費,甚至多次起訴一些網絡音樂平臺,但這些網絡平臺并不主張直接向用戶收費,而傾向通過廣告模式獲益,進而雙方收入分成。另外,網絡平臺認為自己已經支付了不菲的版權費。據介紹,百度音樂和QQ音樂都宣稱,每年由歌曲播放及下載帶給版權方的版稅收益,已高達數千萬元人民幣。一家網站人士直言:雖然網絡音樂收費是早晚的事情,現階段從用戶接受程度來看,全盤收費并不現實,收不收費應是各家的事。
如同逐漸出現的收費電視節目一樣,網絡音樂進入收費時代是必然的。網絡音樂收費的消息傳出后,有網友表示“價格若是貴了,就不去網絡下載音樂了”;更多網友則堅持表示,一旦推行網絡音樂收費下載,自己將會減少或不下載;雖有網友表示愿為喜歡的歌手和音樂付費,但如果有免費網站的話,還是更傾向于免費下載。而從微博上大量網友的評論來看,絕大多數網友對這一收費計劃持反對態度。
音樂人小柯認為,實施音樂下載收費制度是“好事”,但他對于收益分配問題表示了擔心:“此舉或許將是互聯網網站又一巨額盈利模式,形成互聯網機構吃肉,國際音樂大公司喝湯,音樂人看臉色撿剩的局面。”對于被收費的對象,小柯認為應是音樂網站而非網友。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崔新生則表示,“網絡音樂是音樂人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應該得到切實的維護。而收費下載更是大勢所趨,符合各方利益的需求。”他表示,國內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一直非常重視,而且經過多年發展,包括唱片公司、音樂網站在內的整個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那么實行收費音樂服務被提上日程也是無可厚非。
網絡音樂收費說易行難
長期以來,中國網民在網絡上享受著免費的午餐,如今改成收費模式,除了網民難以接受外,在網絡音樂付費模式本身上也存在著一些難題。首先,網絡音樂付費的額度和流程如何安排?其次,網絡音樂收費各大音樂網站以及網民之間的收費如何平衡?再次,雖然網絡音樂收費是早晚的事情,現階段從用戶接受程度來看,全盤收費并不現實,而且收費后的利益如何分配也是問題。
網絡音樂收費一旦付諸實施,即意味著網絡音樂從此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數以億計的網民將為之埋單。因此收費標準是否公平合理,是比是否收費更為重要、更為現實的問題。鑒于人們對從免費到收費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因此網絡音樂收費的初始階段走低價路線應是理性選擇。
網絡音樂從免費到收費,是互聯網時代尊重知識產權的必然趨勢,理論上說,其最終受益者不僅僅是音樂人、唱片公司、提供音樂下載服務的網站,還包括所有付費的網民。這個多贏局面的形成,有利于打造一個公平交易和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不過,網絡音樂收費,無論是價格、品質還是服務,都涉及到行業規范的問題,還需防范行業巨頭壟斷經營有可能對音樂人和消費者權益構成損害,所有這一切,還需要有個細化的規則在背后支撐其正常運行。中國音樂盈利化道路雖然崎嶇,但終究是有所期待。這其中,享受免費午餐成習慣的消費者的付費態度,才是整個變革的重中之重。(林凡)
來源:通信信息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