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磚五國決定成立“金磚銀行”


    時間:2013-03-29





      備受關注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南非德班金磚峰會成果超預期。

      據央視新聞報道,南非總統祖馬在27日領導人會議結束之后的記者招待會上宣布,金磚國家領導人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外匯儲備庫和工商理事會這三大重要議題全部達成共識。

      其中,對于最受矚目的、也是一度被傳可能“擱淺”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也簡稱“金磚銀行”,祖馬說,金磚國家已同意正式商討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未來5年金磚五國將會有4.5萬億美元的投資,主要花在五國還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上。

      對于外匯儲備庫,祖馬在上述場合稱,將推進這個資金儲備庫的建設,未來幾年要形成一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資金池。

      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則是本次領導人會晤中宣布的首個金融合作成果。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從上述三大議題全部開花結果來看,此次金磚會議可謂是歷屆峰會中成果最顯著的一屆。顯見的是,金磚開發銀行和外匯儲備庫兩大金融工具正式敲定可能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未來的國際金融格局。

      簡單地說,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有望改變金磚國家需要融資時過度依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窘境編注:一般而言,世行和IMF分別被視作是美國和歐洲各自控制的國際金融組織;而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則為單個金磚國家遭遇危機時提供了“安全網”,各方可共同應對金融動蕩。

      至昨晚截稿時,此次金磚峰會各方的聯合聲明尚未正式發布。

      金磚銀行終成行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敲定顯然是此次峰會的最大看點之一。昨日早間,多個國際財經媒體甚至還傳出這一銀行可能“擱淺”的消息。

      而至昨晚截稿時的最新消息顯示,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就開發銀行成立達成共識后,接下來主要就是各方將關于細節的一些分歧留給各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去面對。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昨日表示,在本屆金磚峰會上各國對創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時間表進行了討論,并期望在明年的金磚峰會上能取得實質性成果。下次金磚峰會將在巴西舉行。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建議最早由印度在2012年2月提出。隨后,在當年2月底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金磚五國財長正式提出共建一家發展銀行的倡議。

      在去年3月底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中,會議正式通過《德里宣言》提出“探討建立一個新的開發銀行的可能性”,目的是“為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籌集資金”,并要求各成員國財長研究其可行性并成立聯合工作組進一步研究。

      去年11月舉行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金磚國家財政部和央行的相關官員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舉行的會晤,研究了包括股權結構、資金支持的重點、這個銀行建立以后如何籌集更多的資金,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債務信譽等細節問題。

      目前各國仍在對細節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馮維江在昨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選址、高層人員構成、在投票權上是一國一票制還是參照IMF和世界銀行一樣按照出資比例來決定、如何與金磚國家各自的開發銀行在國內的投資領域進行區分,以及開發銀行的定位,是單純地作為公共產品,還是一部分適當參與商業銀行競爭等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商討和溝通。”

      外匯儲備庫

      規模為1000億美元

      作為本次峰會的另一重要議題,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也在昨日正式敲定。這將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一起改寫全球金融體系格局。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在IMF的份額改革中,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份額承諾一直沒有實現,在全球的金融體系改革中,發展中國家也沒有能夠獲得和自身經濟實力相應的話語權。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外匯儲備庫可被看作是一個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編注: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二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分析人士認為,和給成員國融資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不同,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就像一張金磚國家自身的金融安全網,可以在關鍵時刻讓金磚國家共同應對資本運作的風險和金融領域的動蕩。

      不過,目前關于這個外匯儲備庫的官方細節仍然不多。華爾街日報昨日曾援引一名了解談判內容但不愿透露身份的官員表示,各國的中央銀行都要在自身儲備中持有這塊應急儲備;中國會出資410億美元,而巴西、俄羅斯及印度將各出資180億美元,南非會提供50億美元。

      “各國的出資份額是根據各國的經濟規模來決定,經濟規模大的國家承擔更多的金融風險。” 馮維江昨日說。


    來源:東方早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