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國內第一個大宗商品領域的保稅現貨價格——“洋山價格”正式亮相,首期產品“洋山銅溢價”通過國內外第三方權威數據平臺同步發布。這是上海綜合保稅區為打造洋山保稅港區大宗商品集散平臺而推出的又一大舉措,“洋山價格”將逐步推出與保稅市場有關的大宗商品價格信號。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銅進口國,但全世界約70%的銅都是按照倫敦金屬交易所公布的正式牌價為基準進行貿易的,因此倫敦自然就成為國際有色金屬定價中心,這導致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貿易中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
作為全國有色金屬類大宗商品保稅倉儲的集聚地和集散地,上海一直試圖借助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拓展,形成大宗商品的“洋山價格”。“洋山價格”旨在利用保稅區的“凈價”環境,起到連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對接作用,幫助中國大宗商品企業在參與國際貿易提升話語權。
此次發布的“洋山銅溢價”是指以待報關進口至上海包括洋山和外高橋的基準品牌精煉銅交易價格對倫敦期貨交易所LME的溢價。價格信息主要來源于電話采集、交易撮合兩種方式,由獨立的第三方負責價格信息的采集,再通過系統科學的計算方法得出,真實的交易背景和科學的計算體系確保了“洋山銅溢價”的真實可信性和權威性。
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已成為銅等有色金屬大宗商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產業政策高地。入駐的大宗商品龍頭企業已達63家,注冊資金35億元人民幣,涵蓋物流系、貿易系、生產系、銀行系、基金系等產業鏈各個領域,國際上倫敦期貨交易所LME指定交割庫運營商已大部分入駐洋山保稅港區。這些企業將成為“洋山銅溢價”最核心的價格采集對象和使用者。
“洋山價格”今后將逐步推出與保稅市場有關的大宗商品價格信號。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洋山價格”還有望再升級成為金融衍生品,實現從物流到貿易再到信息、金融的跨越式整合,逐步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價格風向標。(王文嫣)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