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蜂擁進駐貴陽 標準廠房供不應求


    時間:2013-03-15





    今年,我市將在十大工業園區新建3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采取標準廠房可租可售方式,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投入產出率,以滿足現有企業需求。

      記者昨日從市工信委獲悉,截至去年,我市十大工業園區成功吸引入駐企業528家,已累計建成標準廠房160萬平方米。“目前這些標準廠房幾乎全部出租、出售,但前來咨詢的企業還是很多。”市工信委有關負責人說,標準廠房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是“三環十六射”交通網絡成型,十大工業園區產業布局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對企業的吸引力大增。此外,近年來,一批像中航黎陽航空發動機制造基地、奇瑞萬達客車、開陽化工50萬噸合成氨、貴州廣鋁80萬噸氧化鋁等規模大、帶動強的項目落戶或者投產,帶動下游配套產業聚集。

      以小孟工業園為例。2011年初,小孟工業園區開始建設標準廠房,分為一、二期共6棟,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兩年來,園區采取“政府修建出租出售”和“政府設計、企業自建”兩種形式推進標準廠房建設。目前,6棟標準廠房現已全部“名花有主”,其中有些標準廠房還沒建好就被訂購一空。“今年,我們計劃完成7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建設。消息剛出,立馬就有26家企業表示有意入駐。”經開區園區辦副主任李輝說,這些爭搶入駐園區標準廠房的企業,多數是瞄準奇瑞、險峰等知名品牌,尋求就地做配套的。

      另據了解,近期,我市將出臺標準廠房建設補貼政策。補貼將按照合理布局、產業集聚、功能配套、科學管理的原則,以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為主。

      發展工業需要標準廠房助力

      “在全省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上,園區建設是重要一環。如今,各地都在加速工業集群發展。在這過程中,建設標準廠房,將是一大突破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蔡承智如是說。

      蔡承智認為,近年來,貴州經濟高速發展與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日益顯現。原因在于貴州多山地,要拓展一塊平整的工業用地較難,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發展受阻。針對貴州融資難度較大,標準廠房將給全民創業提供孵化基地,形成園區發展建設中“工廠立體化”模式,向天空要地。建多層廠房,一幢樓安置多家企業,提高土地利用率。

      “標準化廠房是外來投資的承接平臺。”蔡承智說,缺少大項目支撐是貴州工業的一大不足。因此,一方面積極培育我省現有的、有發展潛力的工業企業,使其發展壯大;另一方面,要引進大項目、大企業,把有限的土地資源向承接東部大產業、大項目傾斜。以標準廠房平臺,使大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減少重復投資,集約使用土地。

      ■新聞故事

      集資買標準廠房欲抱團闖國際市場

      小河42家刀具企業——

      集資買標準廠房欲抱團闖國際市場

      3月12日,小孟工業園區的3號標準廠房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加緊對廠房室內進行裝修。因為今年上半年,這座高5層的廠房,將迎來它的新主人——小河區民營工業刀具行業協會中的42戶企業。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掌握核心軍工制造技術,在我國珠江三角、長三角全國最大的刀具市場內,小河刀具企業撐起了這里刀具銷售的半邊天,貼著“小河制造”的各種型號的刀具產品占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由于多為小作坊式經營,資金不足造成的生產設備陳舊,產品質量落伍,這些成為了小河刀具企業競爭市場的“軟肋”。謀求發展就必須進行設備更新,然而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元的設備讓這些小廠望塵莫及。

    去年,在全球經濟環境低迷的情況下,協會107戶刀具企業銷售額達到7.5億元,并且連續六年保持了年均30%的速度增長。而這里面除了10%的廠家利潤外,有20%以上利潤最終落入了“貼牌”商的口袋。

      整合資源,改善分散落后的生產、經營環境和狀況,形成產業集聚發展帶動小河刀具企業“抱團出擊”,多年以來,一直是小河刀具企業走出困境的愿望。

      2011年年初,小孟工業園區首批標準廠房的開建,讓小河刀具行業這一愿望逐漸進入“圓夢時刻”。“當時,協會向經開區遞交了一份報告,沒想到一下就批準了,但下手還是晚了一步。”小河區民營工業刀具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峰嘆息說,我們訂購標準廠房時,除了3號,其余幾棟基本上都被一掃而空。

      如今,42戶入駐3號標準廠房的刀具企業,正在辦理銀行的貸款手續,通過自己繳納首付款30%,剩余貸款由銀行直接付給經開區,一次性購買下標準廠房。與此同時,為支持更多小河刀具企業發展,經開區已答應如企業入駐規模和投產出能達到標準,將單獨給地讓企業自建標準廠房。

      隨著入駐時間的臨近,小河刀具企業開始“磨刀霍霍”發起向國際市場的沖擊。“目前,協會有30余家企業正在申辦進出口貿易資格證,我們將發揮自身制造汽車軸承、機床配件等核心優勢,在實現給園區整機企業就地配套中,不斷積累資金,更新技術設備,重塑‘小河刀具’新形象,加快擺脫中間貼牌商,直接進軍國際市場。”李峰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貴州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