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水污染治理市場啟動加速


    時間:2013-03-12





    日前,環保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等聯合出臺《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華北平原地下水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網,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狀況,加強華北平原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和重點區域地下水污染防治。

      市場分析認為,《方案》的出臺有利于全國范圍內特別是華北地區地下水污染防治進程的加速推進,這意味著《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的“未來10年將投346.6億元用于地下水治污”的市場利好將加速釋放,而包括地下水質監測、工業廢水處理等多個細分領域有望分享盛宴。

      近350億元蛋糕待分享

      2011年10月,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聯合發布《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規劃》提出的目標為,未來10年我國將安排6 類項目、總投資共計346.6 億元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

      上述《規劃》發布以來,業界普遍期待出臺一系列細化落實措施,切實推動地下水污染治理市場的全面打開。此次《方案》的發布,被普遍認為是推動地下水治理市場啟動的重要舉措之一。

      《方案》除提出到2015年的目標外,還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監控華北平原地下水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狀況,科學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示范,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全面提升,地下水污染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同時,根據地下水系統特征,《方案》將華北平原及其地下水重要補給區劃分為30個相對獨立的污染防治單元,明確了主要工作任務:一是加強地下水環境監測,建立華北平原地下水質量監測網;二是保障地下水飲用水源安全,嚴格地下水飲用水源環境執法,分類防治超標的地下水飲用水源;三是強化重點污染源和重點區域污染防治,加強地表水污染防控等。

      綜合《規劃》和《方案》中擬定的目標和任務,平安證券分析師認為,當前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可行路線圖為:以調查評估結果為依據,落實管網建設,加強對工業污水、危險廢棄物和垃圾填埋廠的監管,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通過試點項目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工作,最終實現地下水環境的全面監管和治理。

      據了解,目前在全國655個城市中,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占城市總數的61%。污染范圍大、污染程度嚴重,對地下水污染治理提出了較高的技術門檻。中銀國際分析師認為,鑒于目前國內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現狀,未來地下水防治的思路可能以預防和隔離為主。

      細分市場有望率先打開

      專家分析指出,管網建設滯后、污水直接排放、固體廢棄物滲濾液、開采活動、土壤污染物淋溶、地表水污染等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未來地下水防治進程的政策導向。

      券商分析師普遍認為,一些細分領域將率先分享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投資機會,具體包括地下水質監測儀器及系統、管網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及垃圾滲濾液處理等。

      環保部披露的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共監測10984個地表水斷面。平安證券分析師指出,隨著政策監管力度的加強,全國地下水監測點的密度以及監測的范圍都將大幅增加,水質監測需求可觀。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入27億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下水污染監測。目前國家已確定北京、山東、貴州和海南4個省市作為先行調查和監測試點,其余省份將于2013年起全面展開監測工作。

      而在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方面,此前環保部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污水處理的總投資額將達38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垃圾滲濾液成為地下水污染新源頭。城市生活垃圾大量被填埋于城市周圍,隨著日曬雨淋及地表徑流的沖洗,垃圾滲濾液會慢慢滲入地下蓄水層。不少分析認為,隨著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也將帶動垃圾滲濾液的收集和處理力度。初步估算,垃圾滲濾液處理市場已啟動需求為90億元,待啟動需求為50億元。

      隨著這些市場的相繼啟動,令各領域龍頭企業將率先收獲利好。


    來源:中國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