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南寧糖會召開,主產區產量下調和國儲推遲輪庫均在市場預期當中,而對于國家可能會加大收儲力度的預期,可能也會受限于庫容。總體上,本次糖會沒有明顯利多出臺,預計后市糖價依然偏弱。
增產令原糖重心下移
國際食糖市場增產的效應在原糖市場上顯露無遺,原糖自年初至今跌幅已超過8%,重心從19美分下跌到當前的18美分。當前全球2012/13年度生產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除巴西有驚無險地增產8.89%,其他主產區印度和泰國生產形勢相對良好。截至2月28日,印度累計產糖1880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6萬噸,但3月4日印度糖協預計2012/13年度糖產量至少2500萬噸,高于此前2400萬噸估計值;泰國產量940萬噸屬于歷史相對高位;而巴西已告別此前減產,正成功地步入下一個十年增產周期,預計產量會平穩增長;至于全球第三大糖出口國澳大利亞因種植面積提高,2013/14年度糖產量或增加5.6%。
產銷依然嚴峻
3月南寧糖會召開,除了主產區紛紛下調產量預期外,沒有更多利好出臺。全國產量預估值保持1400萬噸,這為說服國家增大國儲收購力度增加了籌碼。
據筆者測算,國內2012/13年度食糖預計為1333萬噸~1354萬噸。按照當年處于增產周期,回顧2006年1月~2009年1月的累積產糖和最終產糖數據,無論是按照3年平均產糖速度還是4年平均產糖速度計算,2012/13年度最終產糖都高于1300萬噸,分別為1354萬噸和1333萬噸。較最初1400萬噸的產糖預估減少50萬噸~70萬噸,約合4%~5%。這與1月中旬因廣西主產區甘蔗產糖率同比下滑,各糖廠商議將2012/13年度廣西糖產量下調約5%的比例基本相當。
截至1月底,2012/13年度全國食糖產銷率54.26%,低于此前3個年度。考慮糖產量增長,該數據似乎差強人意,從表面數據看,54.26%的累計產銷率已高于2008年同期的49.14%見表2。但如果將二期國家收儲量剔除后,2013年1月底凈銷售量214.03萬噸,產銷率降低至31.9%,較2008年1月底調整后的產銷率低13.3個百分點。本還算勉強的產銷數據頓時黯然失色,這說明2012/13年度的產銷形勢注定是非常嚴峻。
國際原糖影響增強
國內糖價機制悄然變化,更多看國際糖價走勢。18美分原糖,配額外進口原糖加工成白糖成本約5700元/噸。國儲2011/12和2012/13連續兩個年度分別以6550元/噸和6100元/噸的高價收儲,不僅進口配額內,即便是全關稅進口原糖加工后交儲都有利潤。國家每年194.5萬噸的進口配額實際上已經不足以限制國外食糖的流入。在交儲利潤的誘使下,配額外進口持續增長,這給國內市場造成壓制。只要原糖繼續在18美分左右徘徊,5700一線將成為國內糖價的天花板。
國內食糖價格的底部在何方?筆者通過對下游流通和消費企業的調研發現,5100點或為國內食糖價格底部。筆者認為國儲對糖價托舉效應有限,后續即便想加大收購力度,可能也要受到庫容的限制;而成本支撐說從邏輯上也不成立,因為市場總是會尋找最便宜的商品。實際上,自2012年以來,伴隨國儲收購持續增長的就是食糖累計進口量,持續存在的巨大價差是外糖不斷流入的根本原因。筆者預計只有待原糖觸底回升,內外價差收窄,進口量增速放緩,國內食糖價格才有可能筑底。
總之,看空長期糖價決定了在投資上以沽空思路為主。5400點一線是重要的參考,而國儲收放時市場的表現則決定了多空操作的動作選擇。筆者更傾向于糖價向下的選擇,跌破5400點布局空單,止盈5100點,止損5500點。(王聰穎)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