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移動攜手中國銀聯在2013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展示了將商用推出的“手機錢包”產品,并與中國銀聯實現可信服務管理平臺的對接。據悉,該產品將于3月在全國推廣,優先布局北京、上海、廣州等十四個重點地區,中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將成為第一批合作發卡銀行。
從最初的標準博弈到如今的業界大佬抱團發展,困擾我國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漸漸掃清,未來,包括終端、銀行、商戶等在內的產業生態系統的打造將成為運營商下一階段比拼的重點。
中移動手機錢包3月商用
據介紹,中移動和銀聯聯合發布的“手機錢包” 可在手機SIM卡中加載符合PBOC2.0標準的銀行卡。用戶只需持有符合中國移動規范的NFC手機和NFC-SIM卡,通過中國移動手機錢包客戶端下載銀行卡,便可在具備銀聯“閃付”標識的POS機上進行“刷”手機付款的全新體驗。這種方式可實現空中辦卡,用戶不需要去銀行柜臺申請開卡等操作,無形中讓商業應用成為運營商的應用服務商。
目前,雙方在設備改造上不遺余力。銀聯已在全國范圍內完成120萬臺非接終端改造,聚合了受理網絡、商戶和持卡人等資源。年內還將鋪設約150萬臺非接金融POS終端;中移動計劃在2013年銷售1000萬部具備NFC功能的手機,逐步對移動用戶默認發放帶有NFC功能的SIM卡,整合手機廠商、芯片廠商等產業鏈上下游。
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運營商和銀聯是不可回避的兩個環節。此前,銀聯推出國際市場上通用的13.56MHz移動支付標準,并吸引了多家商業銀行、中電信和中聯通兩家電信運營商以及手機制造商等眾多產業鏈成員。而中移動則自主研發了2.4GHz技術標準,并斥資400億資金入股浦發銀行。用戶使用這種標準支付不需要換手機,費用通過手機賬單收取。中移動意欲繞過銀行占據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制高點,這引起銀行業的不滿。長期以來,兩大標準之爭成為國內移動支付發展的掣肘,增加了產業鏈成員的觀望情緒。
2012年6月,中移動與銀聯達成戰略合作框架,約定在產品研發、技術標準、受理環境建設、市場推廣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標志著雙方長達3年之久的標準之爭告一段落。此次手機錢包的商用是雙方合作后推出的第一個成果,兩大國企強強聯手合力推動,預示著整個移動支付市場將迅速打開。
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競爭步入新階段
隨著標準問題真正破冰,運營商爭搶移動支付市場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包括終端、銀行、商戶等在內的產業生態系統的打造成為運營商下一階段比拼的重點。
如今,三大運營商憑借手中的用戶資源和網絡平臺優勢,紛紛成立支付公司發力移動支付。在終端、標準、技術等產業鏈環境日趨成熟的情況下,運營商今年均表示將大力拓展相關業務,進行產業鏈整合。
中移動方面,2013年,中國移動手機支付力爭交易額實現1000億元目標。同時,積極發展國際市場,例如,中移動和法國電信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出基于SIM卡的NFC標準。另據報道,中移動和日本多科莫通信公司NTT DoCoMo、韓國電信近日公布了使用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進行“國際漫游”的技術標準,為在東亞旅行的游客使用手機完成旅游和支付等功能掃清了障礙。
中國電信方面,據天翼支付公司總經理高宏亮表示,已在全國范圍開展了刷手機加油業務,覆蓋全國18省112個城市,累計發展加油網點1449家;水電煤暖交通罰沒應用覆蓋全國21個省、109個地市、206項應用。目前合作商戶超過10000家。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2013電信CDMA終端產業鏈年會”上透露,中國電信將選擇NFC-SWP發展移動支付,將啟動NFC-SWP試點,規模投放NFC-SWP卡,并啟動終端定制,推進金融行業合作。
中國聯通方面已邁出實質步伐,去年11月和招商銀行聯手推出NFC手機支付,截至年底大約發展了150萬臺非接金融POS終端。2013年,中國聯通將大力發展NFC手機錢包,“3500元以上的定制機全部要求內置NFC功能”。
博弈范圍擴大,用戶成運營商最大資源
隨著NFC支付博弈大體塵埃落定,另一場爭奪戰或許才剛剛開始。以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異軍突起,組成另一個實力強勁的陣營。目前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上,一方是以銀行、運營商、央行為主的基于NFC的近場支付,另一方是以互聯網公司為主的“近場識別”即二維碼方式切入與遠程支付兩結合的架構。
截至2012年底,中移動手機支付平臺注冊用戶達到6600萬戶;累計實現交易額450億。中電信預計2012年累計交易額達536億元,用戶數達1400萬戶。但與第三方支付比較,運營商的支付規模仍有差距。數據顯示,支付寶的日交易額已達60億元。2012年淘寶和天貓的交易額突破萬億元。
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運營商、銀行、銀聯、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和商家等環節各自擁有不同的資源優勢,找準定位至關重要。
易寶CEO唐彬認為,移動支付最大的問題是價值鏈還沒有成型,銀行、銀聯、運營商目前還在搶位,因此,“在未來,移動支付要打造一個生態系統,將以支付為紐帶,核心力量是移動應用開發商,其次是運營商、銀行。”
不過,手機支付市場剛剛起步,產業鏈各方合作大于競爭。對于運營商來說,商業環境、監管政策、產業鏈整合困難等因素,是運營商支付業務發展的阻力。而龐大的用戶基數和支付的便利性是運營商最大的優勢。目前,運營商一方面需進一步擴大合作伙伴范圍,打造自身產業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需面向用戶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支付用戶體驗,增強用戶的感知度等。(李曉玉)
來源:通信信息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