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過多次推遲后,“夢想客機”787在2011年9月開始交付,就當外界以為其會步入正軌,持續交付以挽留對787失去耐心的客戶之時,在短短十天內接二連三被曝出7起安全事故,讓FAA不得不時隔33年對本土制造的飛機發布停飛指令。
波音一直寄望于通過787的新技術來贏得用戶親睞,故而使用了大量復合材料,并采用全新設計,包括電子化比例的提高等,在采用這一切技術后,波音宣稱能將將油耗降低20%,這對于航空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尤其是在其初期預算超支后,波音一直期望未來10年787的銷量能超過1100架777訂單已經超過1400架,目前787訂單為848架,使該項目得以盈利。但眼下,波音的這一夢想正遭到安全隱患的打擊。
英國《金融時報》稱,值得FAA調查的一個方面是供應鏈:787的零部件供應商超過50家,分布在全球135個地點。波音稱它們為“全球最優秀的頂級供應商伙伴”,但這個供應鏈有很大空間讓質量控制失效。
飛機零部件外包已經成為目前飛機制造商降低成本的一大手段,包括中國的西飛也為787提供零部件,一旦FAA調查發現并非設計問題,而是供應商質量問題,相對來說,對波音的壓力會較設計問題來的小,但勢必會引起供應鏈的洗牌,而此前波音也表示,推遲交付的一個原因是相關部件供貨不順。
飛機需要安全,但也需要時間來磨合,這一點不能忽視。對于波音而言,不僅僅要挽回航空的信心,還有用戶的信心--這個不具備航空專業知識的群體——只能靠波音盡快解決相關問題,FAA恢復停飛指令來解決,否則用戶的不信任度將蔓延至其他波音機型。
波音的對手空客的明星產品A380此前也經歷諸多故障,甚至危險程度更是高于此次787故障,周濟生也認為,A380的機翼裂紋某種程度上比787的電池問題更嚴重。
現在對787下訂單的航空公司退訂的可能性已經很小,除非是FAA發現更為嚴重的安全隱患。既然波音的787訂單依然高枕無憂,其應該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并解決問題,撫慰市場信心,但這并不容易。
來源:東方早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