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方向確定


    作者:李雁爭    時間:2013-01-17





    未來20年,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十二五”時期,優先安排海底科學觀測網、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其中,“十二五”時期,優先安排海底科學觀測網、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瞄準7個科學領域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明確了未來20年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方向和“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

      未來20年,要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支撐重大科技突破和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針對科技前沿研究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加快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十二五”時期,選擇我國科技發展急需、具有相對優勢和建設條件較為成熟的領域,優先安排海底科學觀測網、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會議要求健全協同創新和開放共享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

      海底科學觀測網緊鑼密鼓推進

      在“十二五”時期優先安排建設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據記者了解,海底科學觀測網建設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海底科學觀測網,實際上相當于把陸地實驗室“搬進”海底。科學家通過聲學設備、水下質譜儀、微型基因組探頭以及海底井下實驗裝置、海底化學與生物學實驗室等,來監測海底地震,觀測“海底下的海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實現實時觀測。

      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海洋環境監測”已列入該市“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投資4000萬元的“東海海底觀測網”將在“十二五”期間建成。

      據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剪知愍教授介紹,要想建成海底觀測網并非易事。例如,海洋觀測需要把高壓電傳送到海底進行轉換,這就需要轉換的插頭,即接駁盒。在正常環境下插頭都可能碰到問題,一旦到了海里,鹽水的腐蝕滲漏等因素,對儀器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些自然災害,比如地震等,會使得地質、海底地形發生形變,這就有可能把海纜震斷或拉斷。如何保護海底電纜以及海底觀測網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能正常運行,仍是一個較大挑戰。

      部分上市公司也已涉足海底觀測網建設領域。去年6月,中天科技承擔的“深海光電復合纜與濕插拔接口技術研發課題”啟動。專家認為,該技術將為未來我國針對資源勘查和環境監測等方面需求的深海海底觀測網絡大規模建設奠定基礎。(李雁爭)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