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商務部大院舉行,貴州副省長蒙啟良親赴北京宣傳,現場其頗為煽情地為茅臺“叫屈”,他說自己不理解為什么茅臺價格高一點就會引發那么多爭議;不理解為什么要把茅臺和政治聯系在一起;不理解社會為什么不能多給民族品牌一些支持。
日前,中央軍委禁酒令的消息,迅速登上了全國各大媒體的顯要位置。與此同時,茅臺頓時領跌白酒板塊。或許,市場的這些表現已足以解釋這些“不理解”。正如分析人士所指,白酒市場今年遭遇的最大打擊就是來自國家在政策上對于“三公”消費的限制。
然而,2012年度,白酒作為食品類產品,還不無“悲催”地遭遇了沸沸揚揚的“塑化劑”事件、“勾兌門”事件。真可謂是多事之秋。
中低端市場受影響不大
不過,從記者隨機調查的結果來看,似乎中低檔白酒并未受波及。
某公司經理尚先生告訴記者,2012年以來的一系列白酒負面消息,對他和朋友的生活并沒有產生影響,他們的小聚沒有因此有所改變,紅酒只是偶爾調節一下氣氛,白酒還是聚餐時的主角。
他說,身邊的人很多都像他一樣,明知道喝酒對身體不好,和抽煙一樣,但很難戒掉,已經成為生活日常的一部分。尚先生看來,酒后駕車的懲罰力度已經很大,關涉到了最重要的人生自由,但大家還是想盡各種辦法,滿足“口福”,至于其他,就更“置之度外”了。
他覺得,這些事件之后,最大的變化就是最先被曝光的那些酒品不再喝了,比如酒鬼,但之后如果各家都有問題,也就沒那么注意了。不過,他和朋友已經很久都不再喝茅臺了,因為基本上喝不到真品,與其喝一線假酒,不如踏踏實實喝點真酒。
在某央企工作的職員小王說,“塑化劑”、“勾兌門”事件,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他們還是“照喝不誤”,因為喝酒現在儼然是交際的一種方式,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談起是否可以用紅酒等其他飲品取而代之,小王說,白酒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酒文化的好壞暫且不說,但就是客觀存在于中國的各個階層,商界和政界尤為嚴重。酒是各種應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所謂“無酒不歡”、“無酒不成席”。
小王說,市場上的高檔白酒品種很有限,即便被查出有問題,可替換的選擇也很少,如果都有問題,就相當于沒有可替換的選擇,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大家該怎么喝,還怎么喝”。
每逢節慶都會給父親送酒的小魏告訴記者,其實,很早就勸告父親少喝酒,能戒掉就戒掉,但給父親選擇禮物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酒,因為父親就“好這口”,送別的老人不開心。而塑化劑等問題爆出之后,他也想過是否應該換別的選擇,但他發現即使他不買,父親也會買,索性不如一切照舊,老人開心就好。
有趣的是,提到“塑化劑”、“勾兌門”事件,記者采訪的多位消費者都表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食品安全問題現在普遍存在,幾乎沒有安全的食品,消費者對此均“束手無策”,大多數時候明知道有各種添加物,但沒有安全的食品可供選擇,也只能是接受現狀。更有甚者提出,在整個大環境都不安全的情況下,白酒不安全也在情理之中,才不出乎意外。
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家庭和個人日常的白酒消費都以中低檔白酒為主,高檔白酒自家消費的情況很少,多以送禮為主。正如俗話所說“喝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喝”。
高檔白酒受影響不可小覷
然而,高檔白酒明顯受到了這些負面消息的影響。
高檔白酒是傳統的禮品酒,年關是其傳統的銷售旺季。按照慣例,此時的經銷商會盡量囤貨,因為茅臺、五糧液等一線白酒不久便會迎來一輪接著一輪的“漲價潮”,而市場在這個節點的需求也呈現出“剛需”的特點,即使價格再漲,也仍然供不應求,常常爆出斷貨的消息。由此,有“門道”的一些人通過倒騰“批條”賺得盈滿缽滿。
不過,2012年的市場有了改變。一位經銷商苦訴,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是有貨源,沒銷量。“去年11月初我們就把兩節的貨都進好了,但是沒想到趕上白酒市場行情不好,貨都賣不動,往年賣斷貨的酒現在有很多,一次提十幾箱都沒問題。”而一些白酒經銷商也表示,由于眼下白酒少人問津,已經開始打算在節日期間推出買贈或打折促銷活動。
街邊的煙酒銷售行向來是嗅覺最靈敏的地帶。在這些門臉小店,作為高端白酒市場風向標的53度飛天茅臺零售價格1500多元到1900多元之間,罕見地未現價格上漲。
某超市經理告訴記者,以往白酒是年貨禮品的“大頭”,紅酒的份額要小很多。但2013年的春節禮品市場白酒的份額會有下滑,該超市開始調整商品結構,已經調集了高中低檔紅酒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某禮品店店員認為,可能會有消費者因為塑化劑風波而放棄白酒,他們也準備了更多滋補品和紅酒來供消費者選擇。
尚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送禮,他認為自己還是會考慮到塑化劑等事件的影響,“自己喝可以不介意,這是你自己的事,但送禮還是更謹慎一些,因為沒準送禮的對象很介意這個。”因此,會挑選更為“保險”的禮品取代高檔白酒。
搜狐酒評網關于“過年還敢送白酒嗎”的調查看出了不少人的選擇。該調查顯示,60%的網友表示不會再買白酒送人。其中,41%的網友表示不會再把白酒作為送禮首選了,19%的網友表示會改送洋酒和葡萄酒。
禁酒令或凍結高端白酒市場
2012年的白酒市場,可以用“多事之秋”來形容。
6月,古越龍山三年、五年陳酒被檢出含有較高分量的氨基甲酸乙酯,該物質可能致癌,受此影響,古越龍山股價大跌。8月份,古井貢酒中報“不小心”透露上半年采購酒精六千多噸,被媒體質疑其出售酒品中有部分酒是用酒精勾兌出來。古井貢酒隨后表示,酒精用于生產低端產品。從8月22日到8月末,古井貢酒市值縮水超過20%,蒸發32億元。也是在8月,一則消息指出張裕葡萄酒檢測出農藥殘留,當天張裕A幾乎跌停。8月10日持有張裕A的博時第三產業基金 凈值 基金吧等基金合計浮虧接近2億元。而“塑化劑”事件更是放倒了一大片。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白酒市場遭遇的最大困境是來自國家在政策上對于“三公”消費的限制。去年3月,國務院召開的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曾明確指出要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禁止用公款購買香煙、高檔酒和禮品。眼下,中央軍委的“禁酒令”是對中央控制“三公”消費的行動支持,這或許將凍結高端白酒消費的最大市場。
分析人士分析說,從往年來看,即便茅臺等高檔酒的終端價格一再上漲,但其銷售量也并不會下降。這反映了一個現實,就是個人消費高檔白酒的占比非常小,高檔白酒銷量的很大一部分是政務消費,因此對價格并不敏感。
中央軍委的“禁酒令”頒布次日,茅臺領跌白酒板塊。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人士分析說,高端白酒的價格走向與其他商品無異,都由終端消費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抑制三公消費政策對高端白酒的下行趨勢貢獻“頗大”,并且未來隨著管理層加大反腐力度的決心,高端白酒公務消費的渠道進一步變窄,受打壓程度會進一步加深。
對于眼下的形勢,一位分析人士說,《十項規定》是軍委對十八大以后新任主席廉潔新政的呼應,就規定的直接影響范圍而言,其實十分有限。規定要求“嚴格執行”的對象是軍委同志,即一正二副,八個委員,總計11人,與11人直接有關的白酒消費同高檔白酒消費總量相比微乎其微。
但是,各總部、各大單位如果參照執行,那么影響面就可能會大大擴大。此分析人士說,該文件名義上是軍委自律性文件,但實際上會影響全軍。因為規定的執行涉及到“站隊”、“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上升到“講政治”的高度。
該分析人士認為,高檔白酒的短期銷量受到影響是必然的,至于中長期還有待觀察。規定要求軍委同志減少調研批次,同時要求會議、調研等公務活動不得提高標準,不安排宴請,不喝酒。這對白酒消費的增量影響直接。
而業界普遍認為,貴州茅臺一直是被市場看作“三公”消費的代表酒,或在此次事件中受影響最大。有知情人士說,往年茅臺在終端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原因便是政府和軍隊的團購是茅臺銷售的一大重頭,茅臺酒產量的多半,特供軍隊以及部分黨政部門。而據白酒專家鐵犁分析,相比其他公司,茅臺70%-80%的產量用于特供、團購及部分企事業單位供應等,只有20%-30%的供應量才通過專賣店等渠道到達普通消費市場。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