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社會態度與社會發展狀況調查”表明:
城鎮居民最不滿意物價、食品安全和環境質量
最滿意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安狀況
“盡管人們對目前社會方方面面的狀況有諸多的不滿意,但是,人們對國家未來的改革與發展仍然充滿了期待和希望。”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日前共同發布的、由前者主持的“2012中國社會態度與社會發展狀況調查”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
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31個省市自治區中抽出了60個市縣區旗和540個社區委員會和居委會,并完成由社區和居委會到住戶的抽樣和入戶訪談。調查推論的總體是中國城鎮居住的16歲以上的居民。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觀察人們的主觀感受和社會態度,深入分析和描述我國社會發展的總體狀況、影響因素及變動趨勢。
對社會景氣與社會信心的數據分析表明:目前中國社會景氣指數為63,社會信心指數為75,人們對未來的發展預期明顯好于對現狀的評判。
人們在個體層次上的滿意度均值為63要高于在社會總體層次上的滿意度均值為58。在社會總體層次上的滿意度中,人們最為滿意的三項依次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48%認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社會治安狀況39%認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和教育事業發展水平39%認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人們最不滿意的三項依次是物價水平65%認為很不滿意和較不滿意、食品安全狀況53%很不滿意和較不滿意和環境質量狀況37%很不滿意和較不滿意。在微觀層次上的滿意度中,人們最為滿意的三項依次是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和健康狀況;人們最不滿意的三項依次是社會壓力、個人收入水平和住房狀況。
對政府的信任度總體層面的信任度均值為67.4高于對政府職能部門的信任度均值為66.3,對政府總體層面最為信任的是政府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56%的受訪者認為很信任和較信任。對社會微觀層面的信心普遍好于對社會宏觀層面的信心。其中對社會宏觀層面各事項信心最為充足的是基礎設施狀況的改善65%的受訪者認為會變好,信心相比不足的是社會公平公正狀況的改善42%的受訪者認為會變好;對社會微觀層面各事項信心最為充足的是家庭關系狀況的改善,信心相比不足的是社會地位狀況的改善。對未來三年的社會總體信心明顯好于對現狀的評價,說明受訪者對社會狀況的改善有著良好的期望。記者 莊建
來源:光明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