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下一代電池兩年后產業化


    作者:岳偉    時間:2012-12-27





      王秉剛表示,零搞碎打的研發解決不了新能源電池技術瓶頸,必須上升至國家戰略

      昨日記者從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處獲悉,中國科學院及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正在對開展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進行研究,并討論組建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

      據悉,目前制約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即是電池容量難突破,導致續駛里程短,進而無法達到替代傳統燃油汽車的水平,而且這也是世界性難題。不過從目前消息看來,日本已集合多所大學及企業進行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研究,目標為2015年達到300Wh/kg可支持電池車行駛300公里;2030年達到500Wh/kg可替代傳統燃油汽車的水平.

      王秉剛表示,目前我國較好的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做到100Wh/kg,可以支持行駛100公里。同時我國部分電池企業正進行下一代電池的研發,采用三元材料與改性錳酸鋰等,其能量密度最高可達180Wh/kg,可支持最高200公里,預計兩年內實現產業化。

      從事多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的環宇賽爾新能源總經理司海健在近日舉行的“2012第三屆中國電動汽車全產業盛典”上對《證券日報》坦言,新能源電池是個高投入的產業,而且國內新能源汽車剛進入商業化運作,各商業模式還未盈利,雖然公司已注入英國歐瑞基金,但主要還是集中于目前商業應用較廣的磷酸鐵鋰電池,對于密度更高的動力電池研發,企業還是杯水車薪。

      這也是王秉剛所擔心的,“由于零搞碎打的院所研發居多,更先進的電池技術研發我們并不領先,因此還是期待政府的牽頭與推動,并上升至國家戰略為上。”(岳偉)


    來源:證券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