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日前表示,發改委積極推動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健全氣候融資機制,逐步引導資本進入并推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
蘇偉在京出席“中國氣候金融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研討會”時表示,“十二五 ”規劃提出逐步建立中國特色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通過該市場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發改委去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湖北和廣東啟動了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并計劃在明年年底之前逐步在排放限額和交易的框架下,通過金融市場推動碳排放交易的開展。
在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諸多政策工具中,碳排放權交易是全球最受關注的減排機制。正在建設的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有望成為氣候融資的“活化劑”,在未來通過市場化機制為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提供激勵。
蘇偉認為,國家在節能環保和低碳發展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但僅靠政府投資是不夠的,私營資本和國際合作也應成為氣候融資的主要來源。但他同時表示,一些發達國家本身面臨金融危機的挑戰,發展中國家不應過多指望國際資本。
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葉燕斐在參加研討時建議,中國應建立有效的能源價格機制,通過征收碳稅等政策手段來理順能源價格。他認為,中國應建立起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從而確定排放價格,向投資者發出明確的信號。
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認為,要突破氣候融資瓶頸,中國應加強公共資金的引導能力,給予明確的政策信號和適當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氣候金融創新的積極性。
來源:經濟參考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