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良好增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時機來臨,投資機會將大幅增加。十八大報告為文化產業勾勒出一個巨大的新市場。十八大以后國家將繼續出臺實質性政策,助推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新聞出版業:
關注第二輪改革受益企業
銀聯信報告指出,未來5年新聞出版業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9.2%,到“十二五”期末,全行業總產出29400億元,實現增加值8440億元。
近期交行、工行、中行、國開行、建行、農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積極介入新聞出版行業。11月,交通銀行與新聞出版總署簽署《支持新聞出版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交行將在未來3年內為新聞出版業提供500億元的意向性融資支持。
不過,目前盜版活動日漸呈現出規模化、團伙化、專業化和網絡化趨勢。在數字出版興起之后,很多內容平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就推出了電子版本供在線閱讀或下載,嚴重損害了作者或出版社的利益,也給以版權為質押品的銀行帶來信貸風險。
銀聯信分析師白佳說,近年來,新聞出版行業一直在進行轉企改制,目前已完成第一輪改革,截至2011年底,全國先后組建了120多家各類出版集團,并有49家企業在海內外上市。2012年9月第二輪改革啟動,預計未來整合改革將更加頻繁,銀行應密切關注出版企業第二輪改革,重點關注在此變動下有望受益的新聞出版企業。
影視產業:
爭相上市,盈利前景不確定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文化產業定義為國家支柱性產業,一般情況下,支柱性產業對國家GDP占比貢獻達5%,而目前其收入僅占國家GDP比重不足3%,這意味著文化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十二五期末,影視產業票房收入或將突破400億元人民幣大關,影視產業整體收入將突破500億元人民幣。
銀聯信預計,未來1-5年內,針對文化及電影產業的投資將日趨活躍。資本將多層次參與產業投資,如版權質押銀行貸款、私募股權融資、專項電影基金、合作拍攝及多方合資等形式。同時,將迎來影視產業相關企業上市潮。目前,已排隊上市或未來可能上市的企業數量超過十余家,此波IPO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刺激外圍資本不斷進入。
銀行業對影視投資的興趣不斷升溫。2012年,中行、建行、農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工行、交通銀行等均加大了對影視產業的介入力度。截至2012年10月,中國銀行金華市分行“影視通寶”已累計為14家東陽影視文化企業核定授信總量11.3億元,先后支持了《懸崖》、《北京愛情故事》等20多部影視作品。
不過,白佳認為,影視劇拍攝的各個環節都存在變數,具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在形成可交易對價的影視“產品”之前,資金需求的實物保障度低,盈利前景也不確定,銀行很難評估項目風險。目前影視劇制作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通常超過50%:影視劇的制作需要大量現金流,如果公司未來不能保證良好的經營態勢,擴大運營現金流等的增量,可能面臨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
為此,建議接受傳統擔保、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擔保,應收賬款質押、未來收益權質押、法人無限連帶責任、中小企業聯保等組合擔保方式。
文化創意產業:
總體授信可增加
隨著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投融資熱土。預計到2015年文化產業規模將達2.75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0%。如此高速增長吸引銀行紛紛入場。據統計,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工商銀行對文化產業的貸款余額已達900億元,較年初增加240億元,同比增加151.98億元,超過2010年、2011年兩年貸款新增的總和;貸款增幅達到36.32%。
銀聯信總經理符文忠表示,文化創意產業雖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但其對資金需求度高、項目成功運作風險較大、后續衍生品營銷策劃等對專業人士依賴較高等,都將成為行業發展主要瓶頸。
文化體制改革以來,文化企業的上市步伐明顯加快。然而,部分企業只是以上市為目的,募集資金運用能力較弱,資本平臺的功能也沒有充分利用。行業融資需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位現象:大型、特大型企事業單位融資實力強,但融資需求不足;中小型文化企業有巨大的融資需求,但經營收益沒有保障、缺乏風險抵御能力,融資能力差。
他預測,未來幾年文化創意產業將呈現大發展態勢,銀行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授信可予以增加。在宏觀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建議選擇受宏觀經濟增速回落影響不大的行業;選擇政策積極支持類,比如動漫,電視劇;同時也關注政策支持的延伸類,比如新媒體行業。
來源:大眾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