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巨頭DHL發布2012年全球連通性指數
中國的出口商品廣度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全球連通性指數卻排名第74位。 全球物流、快遞巨頭DHL昨天發布了2012年全球連通性指數GCI,中國的出口商品廣度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全球連通性指數排名第74位。
中國出口商品深度排82位
全球連通性指數是有關世界范圍內全球化狀況的一項綜合全面分析指數,考察內容包括雙向商品貿易、直接投資、網絡帶寬、國際長途電話量、移民人數、旅游者和留學生數量以及政策環境等具體指標。根據140個國家地區的經濟與全球經濟接軌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排名。
DHL確定中國在出口商品廣度方面排名世界第一,亞太地區則是全球連通性排名第三的地區,僅次于歐洲和北美。而亞太地區內部,連通性排名前三的國家或地區,由高至低分別是: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 。中國在連通性方面的廣度第35位遠高于深度第122位,主要因為中國龐大的國內經濟。
統計數據同時顯示,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為美國 17%、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14%、日本8%、韓國4%,主要出口商品為電子設備和其他機械產品,包括數據處理設備以及服裝、紡織品、鋼鐵制品、光學和醫療設備。中國在出口商品深度方面僅排名第82位。
荷蘭的全球連通性最高
過去7年,中國的全球連通性平穩上升,但是,中國的全球連通性指數排名仍然偏低,目前位列第74位。荷蘭自2010年以來連續第三年蟬聯“世界上連通性最高的國家”,其連通程度比排名靠后的國家布隆迪高出數百倍。
DHL方面表示,今年全球商業環境受金融危機的持續沖擊而放緩。在這一緩慢增長時期,牢記全球化給世界民眾帶來的巨大益處并將此視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尤為重要。最重要的是,必須抵制阻礙跨境互動的保護主義措施。
根據2005-2011年期間超過100萬個數據點得出結論:世界目前的全球連通性弱于2007年,即當前的全球化水平低于金融危機前的峰值。它反映用包括貿易流、資本流、信息流和人流在內的國際流動為標尺的全球連通性在報告的基準年份2005年至2007年期間穩健上升,隨后在金融危機爆發時大幅下滑。盡管全球連通性自2009年以來溫和提高,但仍有待重返危機前的峰值。連通性指數的設計者、西班牙巴塞羅那一家商學院的教授解釋,每個國家都具有從增強連通性中獲益的未開發潛力。在當前經濟疲軟時期,這是可用于激勵增長的最強大杠桿之一。
中國與亞太具相互依賴性
DHL認為,多個因素導致了中國在亞太區域顯示出很強的地區間相互依賴性。例如中國有70%的FDI外國直接投資來自于亞太地區;中國80%的國際電話撥向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中國35%的出口印刷出版物同樣流向亞太地區內部。其實,這種對本地區的依賴并非異端,在全球各地發生的國際流動中,50%-60%都存在于地區之內。
DHL還發現,在過去10年中,世界經濟重心向東轉移了數千公里。這種轉移正在改變行業連通性,生產和消費都向新興市場移動,對3個行業產生了特殊影響:制藥、客車和移動電話。DHL建議相關企業調整其戰略,以從不斷變化的生產和消費地域分布中獲益。
來源:上海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