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將原先用于商務辦公的大樓改造為養老機構,甘泉街道雖然每年經濟損失300萬元,但因此換來了170張新增養老床位。記者昨天獲悉,普陀區因地制宜,挖掘、配置養老資源,為區內20多萬的老年人口提供更好的晚年服務。
根據去年人口普查數據,普陀區有老年人口22.64萬,占戶籍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有4.4萬人年齡超過80歲。目前,普陀區有36家養老機構,床位5215張,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入住需要。針對養老機構不足的現狀,普陀區梳理公辦托兒所、幼兒園長期閑置房源,采取“資源統籌、調劑余缺、合理利用”的辦法,在產權性質不變的前提下轉讓使用權,改建養老院。此外,普陀區還鼓勵一部分商務樓“讓出”營業面積,改建成養老機構,緩解周邊社區一床難求的矛盾。
據悉,普陀區還將重點發展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料機構。被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列為全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的中遠兩灣城養老院,將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提供養老床位458張。在運營模式上將采取企業運作、政府補貼的方式。每張床位在享受補貼的同時,養老院要留出30%的床位提供給失能老人,30%提供給半失能老人,以解決民辦養老院不愿收治不能自理老人的問題。
普陀區還著手探索實施醫養結合的養老新模式,將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列入醫療服務的延伸,建設養老機構與醫療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醫院床位的周轉率和養老床位的利用率,實現醫院-介護-養老的環狀輻射,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目前,普陀區選定桃浦李子園探索醫養結合,預計于明年6月投入使用。李子園養老院在規劃初期,就預設在旁邊建造一座二級醫院,與養老院僅一墻之隔,可以方便老人就醫。臨床醫師也可以對有需要的老人進行隨訪,緩解出院老年人害怕得不到及時治療的心理壓力。
來源:東方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