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計,到2025年,汽車貸款市場將達到5250億元規模。這是國內眾多媒體熱衷引用的一組數據。而事實上,市場規模或遠不止這個數字。在“2012第三屆中國汽車金融年會”上,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會長饒達提出:“我覺得中國的汽車銷量不是今后兩千萬輛,也不是三千萬輛,可能要超過四千萬輛。中國的汽車金融,按我們的汽車銷量規模跟汽車金融的規模對比,在全世界們差不多是最低的。反過來說,汽車金融市場我們也是最有發展前途的。”
隨著業內對汽車金融關注度持續升溫,各方勢力的介入,新汽車金融公司的不斷崛起,競爭之勢不僅僅存在于商業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之間,也存在于金融公司和金融公司之間。
企業加速落子汽車金融
11月2日,吉利集團副總裁兼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劉金良在一次活動上透露,吉利正籌辦汽車金融公司。這是今年以來,又一家明確表態將涉足汽車金融領域的整車企業。
在中國汽車市場步入微增長時代后,業內對于以汽車金融為首的衍生業務的重視程度被逐漸拔高。此前9月份北京現代汽車金融成立時,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對未來汽車金融市場的重要性有著更為直接的描述:“汽車金融是未來汽車產業的一張生死牌,誰拿到誰就握有未來市場的主動權。同時也是擠占競爭對手市場份額,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的有效途徑。”
吉利汽車是目前與上汽通用汽車金融簽署合作協議的10家整車廠之一。自家汽車金融公司成立,則勢必影響目前與上汽通用汽車金融的合作。除吉利外,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另外兩家合作伙伴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也透露出計劃成立金融公司的意愿。
不過,汽車金融公司將渠道下沉到經銷商處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以北京現代汽車金融公司為例,雖然9月份便已宣布開業,但實際上目前仍忙于與經銷商的溝通、人員培訓等工作,其零售業務也還在試驗期內,且試點范圍局限于北京地區。而在廣東省內被列為試點城市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預計要等到明年才會開展業務,全國范圍內鋪開則需要更長時間。按照北京現代汽車金融公司的計劃,與經銷商的合作將從零售信貸著手,并逐步向庫存融資推進。
汽車金融競爭步入深水區
目前國內,除了上汽通用汽車金融跨品牌發展外,其他金融公司基本都是依靠集團內或一家整車企業來發展汽車金融業務。而隨著各方勢力的介入,新汽車金融公司的不斷崛起,競爭之勢不僅僅存在于商業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之間,也存在于金融公司和金融公司之間。
由于集團以及合資外資方均有自己的汽車金融公司,部分金融公司業務存在重疊現象。大眾汽車金融與一汽汽車金融之間、大眾汽車金融與上汽財務之間、豐田汽車金融與廣汽匯理之間、豐田汽車金融與一汽汽車金融之間均存在競爭關系。廣州一家一汽大眾經銷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店內一汽大眾與一汽汽車金融的個貸成交量總體來看相當,“這一家這段時間差一點,另外一家就會高一點。之前一汽汽車金融為了提高份額將門檻放低,導致放款量大增。近期額度收緊后,大眾金融的量就升上去了。”
像上汽通用汽車金融、福特金融以及寶馬汽車金融、奔馳汽車金融等與整車廠家一對一開展金融業務的金融公司,在與經銷商建立合作后,一般會將庫存融資和零售信貸額度進行捆綁,以提高經銷商的積極性。但是類似于大眾汽車金融、豐田金融、廣汽匯理等,則不具備這一優勢。
據上海大眾華南銷售服務中心總經理沈萬松介紹,目前上海大眾與上汽財務、大眾金融均保持合作關系。而在制定具體的貼息促銷活動時,“要看哪家金融公司愿意配合”。據了解,上海大眾推行的貼息促銷活動,貼息部分并非由廠家全部承擔,也需要金融公司在利率方面做一些讓步,同時經銷商也必須承擔一部分費用。
沈萬松強調,廠家并不干涉經銷商的選擇,“不排除個別經銷商出于自身情況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汽車金融公司,或汽車金融公司之外金融機構作為融資和零售信貸的合作伙伴。”上海大眾廣州德寶店便是其中之一。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店內零售信貸主要是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以及農業銀行合作,暫未與大眾金融或上汽財務建立合作。也因此,并未參與目前大眾金融與上海大眾聯合推廣的新Passat、新Polo“0利率, 低利率”信貸優惠活動。
一汽豐田華南區區域總監田煒也稱,目前豐田金融與一汽汽車金融都已在華南區開展經銷商庫存融資以及零售信貸業務,廠家搭建平臺后,主要由金融公司與具體經銷商進行洽談。
充分競爭有利于中國汽車金融健康發展
上汽通用汽車金融被認為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一家汽車金融公司,也是目前發展最好的一家。鮮為人知的是,2002年,上汽在籌備汽車金融公司時最先接觸的其實是大眾集團,因為大眾金融興趣不大,后轉而聯姻通用金融。2004年,合資金融公司正式成立后,為了保證不內訌,三方股東經過協商約定:三年內上汽自己不涉足汽車金融業務。到2008年約定期滿后上汽財務開始發力汽車金融,也與上汽通用汽車金融進行了分工:上汽財務可為上海大眾、斯柯達、上汽榮威/MG提供金融服務,而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則專注于服務上海通用汽車和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品牌,拓展業務也只能開發上汽集團以外的企業。
拒絕上汽后的大眾金融,則在2004年選擇以獨資的身份正式在華開業。如今,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業務范圍已突破3000家,成為汽車金融界公認的“老大哥”。相比之下,缺少中方背景的大眾金融,無論是與一汽汽車金融還是上汽財務,均沒有明確分工。而它在中國的業務推進也比較緩慢,根據大眾金融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其在華合作經銷商總數為1300多家,服務對象包括一汽大眾、奧迪、斯柯達以及上海大眾。其中與上海大眾的汽車消費信貸合作框架協議,直到今年6月初才正式簽署。
豐田金融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隨著一汽汽車金融包括此前的一汽財務以及廣汽匯理成立,其對于一汽豐田以及廣汽豐田汽車金融服務領域的地位漸漸被動搖。
本刊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也存在個別金融公司借助主機廠干預的方式來推動網絡布局。廣州一家奧迪經銷商就對記者無奈表示,“沒辦法,廠家強制要求必須與金融公司建立合作關系。”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新汽車金融公司崛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個別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速度,但從長遠來看,有益于中國汽車金融健康發展。另外,汽車金融雖然前景誘人,但金融公司也切不可揠苗助長、操之過急。該人士建議,“第一,庫存融資風險大,風險評估流程更復雜,需要更謹慎一些。第二,一些老牌經銷商多年發展過程中,有自己的融資渠道,要取而代之,得到經銷商的信任也需要時間。”(王冬)
來源:理財周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