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購用戶數已超2億 爆發臨界點顛覆傳統零售


    作者:李藝玲    時間:2012-12-14





     中國網購市場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司長李晉奇日前稱,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達2.1億人,預計明年中國將會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而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則預計,明年中國網購額占比社會消費總額將超5%,達到爆發臨界點。

     

     就發展規模來看,國內網購市場交出的答卷固然可喜,但過快的增長速度所曝露出的支付安全性待加強、“最后一公里”的快遞網絡尚未建成等問題也著實令人堪憂。未來,在關注網購規模增長的同時,還需強調市場規范。

      我國明年或成全球網絡零售市場老大

      電子商務無疑是互聯網時代不得不提到的一個熱門關鍵詞,而中國更是在全球網購市場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目前,國內網購市場規模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李晉奇指出,金融危機以來,全國電子商務逆勢上揚,2007—2010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11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接近6萬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達2.1億人,預計今年超過日本,明年或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

      不僅如此,國內網絡消費模式在與傳統零售模式的PK中,可以稱得上“完勝”。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預計,明年中國網購額將超過14000億元,占比社會消費總額將超5%。屆時,零售業的老大將不再是傳統零售業,而是電子商務。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今后幾年,傳統零售將幾乎接近零增長,如今的傳統零售巨頭或在2014年出現虧損。

      那么,5%意味著什么呢?據了解,衡量電子商務對消費促進作用的重要指標是網絡零售市場規模相當于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比例。在我國,這一比例在2008年首次突破了1%,2011年達4.32%,如果上述預測實現,明年將達5%。中國社科院專家姜奇平表示,網購一旦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就會越過臨界點,呈現爆發之勢,并開始產生全局影響,成為改變中國零售業格局的起點。

      網絡購物之風勁吹,傳統零售企業也“按耐不住”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2傳統零售商開展網絡零售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59家傳統零售百強企業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經營超過70家網店,大多以百貨業態為主。其實,傳統零售商“觸網”不足為怪,一方面,這是它們對電子商務行業不斷擠壓其生存空間所作出的應對;另一方面,網購市場蘊藏巨大商機,傳統零售商“觸網”勢在必行。

      新增長期:網購呈現新特色

      相較于線下實體購物,網絡購物用戶規模之所以屢創新高,源于其能夠為用戶帶來不一樣的購物體驗。首先是價格比實體店優惠,這也是大部分消費者選擇網購的最主要原因。在節省金錢的同時,網購還可以節約時間,足不出戶、瀏覽購物網站、選好商品、輕點鼠標下單,幾個簡單的步驟之后,就可以坐在家里輕松收貨了。此外,大到電視、空調、汽車甚至房子,小到針線紐扣、零食、日用品,從這些實物到金融理財產品等虛擬商品,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選購,有豐富的品類可供選擇也是網購消費模式受到青睞的因素之一。

      如今,隨著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以及逐步向縱深方向發展,網絡購物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色。例如,網購用戶年齡層不斷拓寬。數據顯示,25歲至35歲的青年群體是淘寶和天貓消費的主力軍,貢獻了59%的交易額;不過,今年以來50歲以上的人群在淘寶和天貓的消費也占到了4%。這相較以前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又如,在消費品類的選擇上,也頗為集中。數據顯示,按絕對交易額計算,服裝鞋包和3C數碼是消費者最青睞的兩大品類,占比分別達到30.3%和18.6%。而從地區分布來看,目前我國網購市場呈現出從一線城市消費為主轉變為三、四線城市消費需求暴增的趨勢。今年以來,三線以下地區60%以上的消費增長速度要遠遠高于作為傳統消費主力的一、二線城市不足40%的消費增速。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電商作為電子商務市場的一大創新,深具發展潛力。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3.88億,在整體網民中占比為72.2%,首次超越臺式電腦網民數,成為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因此,移動電商必將成為國內電商市場的有力增長點。

      爆發臨界點:關注規模的同時更要強調市場規范

      網絡購物市場的大規模發展給電商平臺、快遞行業等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尤其是現今國內電商市場仍然處于規模擴張的階段,過快的增長速度必然會留下一些問題。

      首當其沖的是支付安全問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2012年中國網絡支付安全狀況報告》顯示,網上支付用戶遭遇支付不安全事件比例為3.2%,釣魚網站誘騙支付占首位;有3.2%的網上支付用戶表示自己最近半年曾經遇到過支付不安全事件。用戶遇到的最主要不安全問題還包括遭遇虛假網站欺騙后貿然支付,有64.4%的比例;支付賬號或密碼被盜,占比為19.2%。

      網購規模的擴大,對于眼下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的快遞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每逢節假日“爆倉”猶如家常便飯,快遞人力支撐不足,快遞變“慢遞”,快件不翼而飛……快遞行業從來不缺負面新聞,這些都曝露了國內快遞業的短板。沃爾瑪國際業務執行副總裁、亞洲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貝思哲Scott Price表示,“中國和西方電子商務市場有三方面的差異:技術、產品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在電子商務技術方面非常具有競爭力;但在產品上,如果B2C成為中國電商的主要形式,將會有更多的在線產品供顧客選購;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國尚未建成“最后一公里”的快遞網絡,很多地區無法保證貨品能在寄出后第二天送達。

      此外,網購市場還存在貨不對板、商家陷入低價競爭泥潭中不可自拔等多重問題。面對重重亂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是當務之急。據悉,工商部門計劃到明年上半年基本建立起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平臺為中心、以各省級工商局平臺為支撐的全國一體的網絡商品交易監管信息化系統,為消費者的網絡購物保駕護航。當然,有監管在前,還需行業自律并行,消費者也要提高警惕。(李藝玲)


    來源:通信信息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