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保業叩問盈利死結 代償率躥升多數擔保虧損


    時間:2012-12-12





      深度調整的擔保行業,可能迎來一股政策東風。

      12月11日,在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負責人聯席會議上,國家財政部企業司司長劉玉廷透露,今年年初國務院決定,中央財政要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150億元,用于對服務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的支持和引導,包括擔保機構,“150億分五年到位,150億不能完全用于擔保,要支持地方引導基金,這是中小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對于這筆資金如何利用,上海擔保業協會一位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可能會選擇一些擔保機構進行注資,一些地方已有類似配套措施。

      不過,記者獲悉,今年一些省市擔保機構代償率上升明顯,2010年全國擔保機構代償率平均為0.16%,2011年為0.42%,而從2012年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專項資金結構上分析,補助擔保機構的代償額同比已增長51.2%。

      “部分地方反映,受銀行提高合作門檻、縮減授信額度、降低放大倍率,以及宏觀經濟下行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目前中小企業擔保業務增速放緩,有些省市多年來首次出現擔保存量業務下降。”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凈資產收益率低至1.7%

      上述聯席會議公布了擔保行業2012年發展報告,其中,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的數據,2010年底我國融資性擔保機構為4817家,2011年底下降為4439家,一改前些年上升勢頭。同時,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擔保再擔保機構共計2196家,資本占比79.01%,業務占比84.38%。

      “目前來看,超過一半以上的擔保公司主營業務今年虧損,代償上升,而一些機構卻一筆代償沒有,分化比較明顯。”上述省級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負責人表示。

      他透露,該省級中小企業擔保中心尚未啟動改制,屬于財政廳下屬事業單位,去年由于銀行收緊融資平臺貸款,該中心多為地方融資平臺擔保增信,目前沒有一筆代償。

      而多數擔保公司則步履蹣跚,深圳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公司人士算了一筆賬, 深圳市2011年底法人融資性擔保公司共76家,平均凈資產1.8億元,平均凈資產放大倍數為2.8倍。如果按擔保收費每年2%進行測算,在不考慮風險代償、經營成本和稅收的情況下,開展純融資性擔保業務,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7%,整個行業幾乎無利可圖。

      “盈利模式委實值得重點關注。”該人士稱。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的數據,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平均放大倍數新增擔保額/實收資本僅3.1倍,與5倍的盈虧平衡點也有較大差距。

      “幾年前不少民營資本很積極和參股地方財政主導的擔保公司,可是盈利寥寥,現在一些已經想著退出。”上述省級中小企業擔保中心人士稱。

      不過,對擔保新模式的探索也有進展,今年,江蘇最新再擔保“武進模式”已經被聯席會議推舉。在“武進模式”下,吸收市、縣財政注資省再擔保公司,再擔保公司相應對口組建子公司,延伸服務鏈,達到資本規模、功能輻射的雙重放大效應,從而帶來盈利基礎。

      代償存壓力

      “今年以來,由于經濟形勢的整體低迷,擔保機構代償率明顯增多,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011年,合肥擔保代償僅約1億元。”合肥市創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相關人士稱。

      這并非個案。國家工信部朱宏任總工程師指出, “從全國來看,擔保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效益下降、虧損面擴大的形勢下,擔保機構的代償率普遍存在著明顯上升的風險”。

      “上海擔保機構分為三類,政府性擔保,一般融資性擔保,還有專門針對鋼貿行業的,把企業、自然人捆綁在一起增加信用的擔保模式,此前,最后一種擔保模式從未出現代償,今年代償數量增長得很快。”上述上海擔保業協會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財政對擔保機構補貼會有代償率指標要求,一些企業為此還不敢完全披露自己的代償情況。”湖南一家農業擔保機構人士透露,實際代償率可能還要悲觀。

      同時,上述合肥市創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相關人士還表示,今年擔保業務量整體下滑,尤其是合作銀行收緊擔保機構授信額度,提高門檻,未來合作前景不樂觀。

      這源于去年以來出現的幾起擔保事件,包括中擔事件等。“我們現在就是要清除害群之馬,同時增強行業自律。”此次擔保負責人聯系會議發起人張利勝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