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維碼“老”行業出現新動向


    作者:郭宏    時間:2012-12-05





    二維碼似乎越來越火了。電梯間、地鐵站、廣告牌、互聯網網頁,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出現它們的身影。隨著新的企業不斷加入到這一陣營,二維碼正在持續升溫。

      二維碼其實是個“老”行業,國外應用要追溯到20多年前。國內二維碼應用最早出現在電子憑證、平面媒體及數字出版等領域。2006年8月,中國移動便開始在全國力推手機二維碼應用,并將其列為重點工程。一些新銳媒體也嘗試使用二維碼打造平面媒體、手機和互聯網實時互動的超媒體平臺。比如,在某則新聞旁邊放一個二維碼,鏈接與這則新聞相關的音視頻、圖片等,可打破版面和介質的限制。然而,受制于解碼終端有限,幾年來二維碼的發展悄無聲息。

      智能手機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爆發式發展,解決了終端解碼和數據聯網的問題。眾多低成本二維碼在線工具又解決了編碼生成問題。制約二維碼應用的最大瓶頸得以打破,其商業價值逐漸凸顯。于是,業界對其市場規模預期也在不斷刷新,“老”行業開始出現新的動向。

      面對巨大的潛在市場,IT巨頭們坐不住了。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捆綁微信開發各種應用。微博、搜狗輸入法、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劃算和支付寶、大眾點評網等眾多互聯網企業也先后開通二維碼功能。一時間,這個黑白相間的小方塊獲得的關注度與日俱增。騰訊CEO馬化騰也將二維碼稱為移動互聯網的關鍵入口。

      目前二維碼的主要應用有電子憑證、電子標簽、內容鏈接和支付購物等。據報道,不少消費者對二維碼在大閘蟹上的防偽溯源功能比較滿意,“感覺比以前的戒指更靠譜”。

      國家博物館的很多展品也“穿上”了二維碼“外衣”。掃描二維碼就能當場讀到跟展品相關的資料介紹,也能保存在手機里回家細看。一些展品的二維碼信息里還包含網站鏈接,輕輕一點就能“延伸閱讀”。不過,更多的應用還是出現在商業廣告上。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表示,在傳統模式下,從廣告顯示到商店消費需要多次跳轉。而二維碼技術將用戶更多碎片化時間和互動、購買、支付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把用戶的購買欲轉化成購買力。

      互聯網巨頭的入局,讓業界很亢奮。然而,“豐滿的理想難掩骨感的現實”。用戶習慣的缺失直接影響到二維碼的應用。咨詢機構思睿高在一個汽車展會上的調查顯示,對于欲了解汽車各項參數信息的參觀者,選擇直接記錄展會上的信息人數占57%,選擇回去在網站上查詢有45%,而選擇二維碼掃描的僅占13%。據報道,某二維碼企業曾與上海一免費地鐵報紙合作掃描購物,結果一個月只有不到2000人掃碼,購買行為也就幾十個。

      當前,面向消費者的二維碼主讀業務剛剛興起,行業卻顯得有些急功近利。記者曾嘗試掃過幾個二維碼,大部分仍停留在廣告內容的延伸。在人們還沒有大規模接受這種“古老”的技術之前,商業味太濃,反而不利于市場的培育。行業亟待開發更多的應用,在二維碼的背后多點驚喜,徐徐漸進,或許二維碼才有更好的未來。

      安全問題是影響二維碼發展的另一個因素。病毒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手機病毒泛濫速度大幅加快。據網秦《2012年上半年全球手機安全報告》,2012年上半年查殺到手機惡意軟件17676款,比去年下半年增長42%;感染手機1283萬部,比去年同期增長177%。而二維碼為手機病毒、釣魚網站的傳播“功不可沒”。

      據了解,針對二維碼國家已有相關的標準,但在應用層面還沒有相關政策,也沒有針對二維碼生成的一個管理機構。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在安全層面有必要將其納入到管理體系,規范市場,為用戶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大多數二維碼公司還不賺錢,整個行業還在探索合適的商業模式。種種跡象表明,二維碼距“爆發式”增長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郭宏)


    來源:中國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