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家銀行獲準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


    時間:2012-12-04





      12月3日上午,上海黃金交易所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舉行了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聯合上線儀式,醞釀已久的銀行間黃金交易平臺正式啟動。上線首日,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就達成首筆銀行間黃金詢價市場即期交易,名義本金約為2000萬元人民幣。

      上周末,上海黃金交易所已經公布了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交易規則、產品指引以及準入機構名單。首批獲準參與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的20家機構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上海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恒豐銀行、廈門銀行、北京銀行、上海農商行、匯豐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大華銀行中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中國.

      從金交所每月公布的黃金自營及代理數據來看,此次獲得首批入市資格的銀行均為黃金交易活躍銀行。金交所希望圈定這些已有一定黃金交易經驗的銀行來確保首次誕生的銀行間黃金詢價交易市場穩定發展。

      據了解,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接受上海黃金交易所委托在外匯交易系統CFETS FX2009上掛牌交易所指定的上述黃金等交易品種,經雙方核準的機構投資者可通過外匯交易系統以雙邊詢價方式進行交易,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進行清算交割。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王喆表示,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的上線,是為適應當前大額黃金交易需求所進行的創新,也為今后探索建立完善黃金市場做市商制度、推動國內黃金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創造了條件。

      據介紹,此次推出的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采用做市商制度,這不同于金交所此前黃金現貨交易采用的撮合制交易。業內人士稱,撮合交易制度下,往往是小額多筆成交,每筆可能僅有幾公斤,無法短時間鎖定價格,還容易引起市場波動。若要滿足銀行間的大宗黃金交易,就必須采用國際上慣用的做市商制度。獲批的銀行在其中充當做市商,不斷地向投資者報價,并按其提供的價格接受投資者的買賣要求。

      根據金交所統計數據,去年該所黃金現貨交易量達7438.5噸,交易額達2.48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和53%,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上線后,將進一步拓展黃金現貨交易渠道,與現有的黃金競價市場形成優勢互補,為廣大機構投資者提供更多管理風險的渠道與工具。

      首批入圍的大華銀行相關負責人也對這項業務的推出表示看好,認為隨著這項業務的展開,市場流動性將進一步提升,而中國市場在黃金價格走勢上也將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來源:證券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