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29日在浙江義烏出席第六屆中國中小企業節時透露,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已連續24個月持續下降,全國停產、半停產的中小企業占比亦連續兩年上升,今年一些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可能比2008年更糟糕。
他認為,雖然9月份以來經濟增長出現企穩態勢,但目前的困難形勢仍有可能持續二、三年時間,直到經濟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出現積極成果。
據本月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該指數為87.5,比上一季度下降2.8,這也是該指數自2010年三季度108.9的高位后持續兩年下滑至最低點。
在分行業指數中,工業指數降幅最大,建筑業指數升幅最大,房地產業指數則在上季度輕微反彈后繼續下降。在8個分項指數中,只有勞動力指數繼續位于景氣臨界值100以上。盡管如此,勞動力需求和供應都在減弱,技術工人供需缺口最大,大專以上畢業生供過于求的問題更突出。分地區來看,與上季度相比,東部繼續下降,中部繼續上升,西部由升變降。
李子彬分析,從外部環境上看,目前國內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六個方面。一是稅費負擔重,工信部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小企業稅費占企業總成本的30%以上。李子彬特別提出,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非稅收入逆勢大增,背后的原因是部分地方政府在宏觀調控和結構性減稅的壓力下,向企業增收非稅費用,加重了企業負擔,這個現象值得警惕。
二是融資難,融資貴。據中國銀監會測算,銀行借貸的大企業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幾乎沒有微型企業。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企業投資意愿不強,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更加謹慎。
三是政策落實不到位。自2011年6月以來,國務院及各部委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減低稅費負擔,擴大民間投資領域等,但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在向2500家企業發放問卷調查后發現,80%的企業沒有明顯受益。
四是國際市場低迷,出口型中小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五是大企業拖欠中小企業的貨款,也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狀況,三角債的陰影籠罩著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此外,勞動力、能源價格上漲。企業利潤大幅下降,中小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處在非常艱難的經營狀態。
不過,李子彬強調,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唯一出路就是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僅相當于美國的1/12,日本的1/11,中國的企業生產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李子彬還提出,中國的中小企業應在創新方面加強功夫,“美國的專利申請中,由中小企業創造的數量是大型企業的16.5倍,相比之下,中國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遠遠不足。”(葉靜宇)
來源:經濟觀察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