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利潤增速下行和利率市場化的雙重考驗,國內商業銀行不得不面臨業務轉型的現實課題,而財富管理等中間業務無疑正成為當下銀行界的一致選擇。
從目前來看,明年銀行不良率上升將是個大概率事件,且明年銀行業的增長應該是個位數。
面對利率市場化環境,周昆平表示,商業銀行需向財富管理在內的零售業務轉型,因為零售業務空間巨大,不僅僅零售業務涉及大量按揭貸款,還涉及財富管理,中國中產階級人群發展很快,銀行有必要針對這部分人群提供經濟服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指出,盡管今年每季度銀行業績仍在增長,但盈利增速卻在逐級下降,前幾年銀行業動不動盈利增長就達到40%—60%的情況已一去不復返,未來10%—20%的盈利增長將是基本態勢。
受經濟減速和利率市場化雙重擠壓,郭田勇建議,銀行業需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以及銀行卡、信用卡業務,只有在這些業務上做實,才能在此基礎上獲得收益,所謂“將根部做實,樹才能不長歪”。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國內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突破128萬億,中國銀行業成為國內金融系統的重要支柱。從盈利能力上看,2011全年中國銀行業凈利潤達1.04萬億,伴隨著宏觀經濟整體下行,盡管銀行凈利潤增速放緩,今年前三季16家上市銀行仍凈賺8127億。
業內人士判斷,未來一個時期,商業銀行將面臨息差逐步收窄、存款增長乏力、和中間業務發展受限等方面的嚴峻挑戰,盈利增速將進一步顯著減緩。因此,銀行業利潤高速增長將不可持續。商業銀行如何準確找到自身定位,加速戰略轉型將提上日程。
面對國內財富管理的盛筵,加之近年信托、基金、券商等財富管理機構的群雄逐鹿,商業銀行如何找準自身定位,也成為與會專家關心的話題。
華夏銀行個人業務部副總經理李岷表示,中小商業銀行向財富管理轉型需要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比如在國外,很多私人銀行都面向特定區域人群服務的,而對于城商行而言,也可以根據當地高凈值客戶的需求,推出相應的服務。”
當然,商業銀行切入財富管理市場也面臨種種挑戰。專家指出,面臨信托、基金、券商等新興財富管理機構的挑戰,傳統銀行盡管在渠道方面仍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其尚未成為完全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因此其財富管理之路仍任重而道遠。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