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原料蔗增產20% 糖價下行壓力迫糖廠提前開榨


    時間:2012-11-28





    廣西原料蔗增產20% 糖價下行壓力迫糖廠提前開榨

      這幾天,廣西南寧糖業、南華糖業下屬的3家糖廠陸續開榨,截止到記者發稿時,我國最大的蔗糖主產區廣西已有40多家糖廠投入了新榨季的生產。由于本榨季甘蔗長勢較好,成熟度高,糖廠開榨的時間普遍有所提前。

      業內人士預計,11月剩下的幾天將有更多的糖廠陸續開榨,到本月末,開榨的糖廠將達到90%,新糖也即將開始上市。各食糖主產區今年均將提前開榨并采取各項措施搶占新糖銷售市場。具體情況,我們來看記者在廣西進行的采訪。

      在廣西龍州南華糖業霞秀糖廠門口,記者看到滿載糖料蔗的車隊排成長長的隊伍等待進廠,候磅區也停滿了運蔗車輛在等候過磅,記者粗略數了一下,足有近百部。據糖廠負責人估算,當天糖料蔗進廠量高達4000噸。

      廣西龍州南華糖業霞秀糖廠農務主管黃偉山說,今年我們廠預計收購甘蔗是47萬噸,我們龍州南華3家糖廠預計收購是260多萬噸,身后這些甘蔗是我們一天要榨的部分蔗量,大概有300多噸,只夠我們榨3個多小時。

      記者了解到,廣西2012到2013榨季甘蔗種植面積約1640萬畝,同比增加80萬畝左右。由于今年面積增加,加上天氣狀況良好,甘蔗長勢喜人,新榨季原料蔗增產幾乎成為定局。如果后期天氣依然良好,預計這個榨季,廣西進廠原料蔗將達到7000萬噸,產糖量850萬噸左右,將有20%的增長。全國產量也將達到1400萬噸,比上一個榨季增加200多萬噸。隨著新榨季的開榨,糖價下行的壓力也在加大。

      廣西龍州南華糖業霞秀糖廠廠長助理陳俊說,如果糖價還繼續下跌的話,如果達到在5300塊以下的話,就比較接近我們的成本價了,壓力就比較大了。對我們的銷售還有生產也有影響了。

      為了應對經營壓力,部分糖廠提前開榨,以求主動出擊,提前布局搶占市場先機。

      廣西龍州南華糖業霞秀糖廠廠長助理陳俊說, 今年我們廠的生產目標就是一級白砂糖產率達到6萬噸以上,比去年同期提高2000噸左右。我們廠已經開榨3天了,到現在我們已經產白糖200多噸,到現在已經基本被客戶預訂完了。

      廠家告訴記者,由于當前新糖上市數量有限,加上陳糖庫存偏緊,第一批新糖銷售的還比較順利,市場成交價格也高于陳糖。目前他們新糖的銷售價格是6300塊錢/噸。而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廣西的第一批新糖都很搶手,南寧糖業的新糖也已經預售了10天后的產量,糖還沒出爐,2萬噸就已經被預定完。但糖廠負責人表示,這只是暫時現象,等大量新糖上市后,預計糖價就會有所下降,每噸將降低500—800元左右。

      人力成本上漲鐮刀收割方式致產量低下糖價高企

      統計顯示, 廣西耕地總數約為4000萬畝,而甘蔗種植面積超過1600萬畝,年均蔗糖產量占到全國的67%以上。可以說,廣西甘蔗產區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我國食糖的供應和價格。廣西的糖業產值目前也已經達到了千億元,早已成為支柱性產業。但甘蔗的規模化生產還沒有實現,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約了廣西蔗糖產業的發展?

      一位蔗農說,一天要請8個人,70塊錢一天。還有帶那些裝車的,都要一個人一天80塊以上,一共花了大概600多這樣。

      記者了解到,這兩個砍甘蔗的小伙子是兄弟倆,他們是在幫助自己的老母親收甘蔗。而像這樣的情景在廣西已經不多見了。由于種甘蔗又苦又累賺不了多少錢,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現在種甘蔗的都是留在家里的老年人。

      廣西目前有2000萬蔗農,每到甘蔗收獲季節,這些蔗農都要全家出動用最原始的鐮刀收甘蔗,一個人一天還收不到一噸。而有些地方的人工費用已經高達每人每天120元,每噸甘蔗的收購價格才不過四五百元,收割的人工成本就占去了25%。可即便這樣,產量占全國1/5的崇左市,每年勞動力都嚴重短缺,僅江州一個區每年缺口就高達1萬人次。因臨近中越邊境,來自越南的打工者已經成為甘蔗收割時期的重要勞動力。

      廣西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副局長江垣德表示,現在甘蔗收獲這環節應該說是用工最多,請工最難,勞作最苦,成本最高,這么個環節,所以如果說這個環節我們不能突破,那就是說我們整個甘蔗的產業都會受到影響。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我國的白糖價格一直在每噸5000元上下徘徊,而其他產糖國的出廠價每噸僅為400多美元。我國糖價比國外高出2000元左右,有很大一部分源于落后的甘蔗收割方式帶來的人工成本。在目前世界上主要蔗糖產地巴西、美國、印度等國家都使用甘蔗收割機的情況下,我國還在使用傳統的人工鐮刀收割方式,極低的效率不僅使生產成本高昂,還制約了產量的提高。

      廣西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副局長江垣德說,我們覺得現在甘蔗機械化,特別是甘蔗收割的機械化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

      廣西甘蔗地行距小土地不平整機械化收割難發展

      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機械化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廣西,甘蔗機械化卻很難實現。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阻礙機械化的推廣?

      老張是來自東北的經銷商,為了推廣他的甘蔗收割機,不停奔走在廣西、云南等地,但卻收效甚微。他告訴記者,他賣出去一臺收割機,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

      銷售商老張說,在甘蔗產區應該加快土地流轉,土地平整,土地成塊連片,從長遠看,地塊越大,越適應于甘蔗機械化,如果小地塊,地塊越小,在整個收割中,成本費用很高,不太適合于甘蔗機械化。

      老張說,甘蔗機械化,需要得到糖廠和農藝上的配合,糖廠及時榨糖,甘蔗行距大于1米,都是必要條件。而廣西農民的甘蔗地行距都不夠。最讓他頭疼的是,廣西大多是丘陵山區,土地不平整,地塊太小不連片,沒法機械化作業。

      農業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廣西1600萬畝甘蔗耕地中,目前適合機械化收割的土地只有10%。但是經過土地整合和流轉,可以形成規模化生產、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土地將達到50%。發展甘蔗機械化雖然困難,但是潛力巨大。

      廣西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副局長江垣德表示,如果機械收獲能比人工收獲一噸能降30塊錢,那我們是7000多萬噸,每年是7000多萬噸甘蔗的產量,一乘出來就是以百億數十億計的經濟效益了。

      記者了解到,在廣西,一些有大塊平整土地的農場,已經成為機械化收割的受益者。在一家規模化的國有農場記者看到,幾臺大型的收割機正在作業,轟鳴聲中大片甘蔗瞬間被掃蕩一空。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有甘蔗面積6萬多畝,采用機械化收割甘蔗后,不僅解決了農民工短缺問題,還把每噸成本成功降到了僅有25元。

      廣西農墾金光農場場長陳強說,原來的話我們的作業是以人工來砍甘蔗,每一個職工一天只能砍一噸,每噸的砍蔗成本是一百塊錢,我們用了先進的收割機以后,一個小時可以砍70噸。相當于70個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每一年可以節約砍費、砍甘蔗的成本1800萬。


    來源:CCTV《經濟信息聯播》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