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


    時間:2012-11-22





    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后,終于等來了其發展規劃。

      11月20日,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中共河南省委全委擴大會議上透露,《中原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在11月17日獲國務院正式批復;與此同時,國務院還同意規劃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以支持中原經濟區的建設。

      《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記者從河南省發改委了解到,《規劃》批文已下發到省發改委,均是對此前公布的《規劃》大綱的細化。

      中原經濟區總面積達28.9萬平方公里,以河南省為主體,涉及人口約1.7億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此前曾表示,中原經濟區內的地區,經濟收入、財政收入都處于中等水平。

      已公布的《規劃》編寫大綱顯示,中原經濟區將以重大交通干線為依托,以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為重點,推動“大中原”整體協調發展。接受記者采訪的政府人士和專家均認為,如何處理好“三化”之間的關系,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關鍵和難點。

      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二產糧大省,河南有著中部最大的經濟總量,2008年金融危機后,其發展速度在全國一直處在中后位置。

      多數專家的觀點認為,這與河南“天下糧倉”的定位和低端的產業結構相關。目前,中原經濟區用全國12%的人口,生產了全國近20%的糧食,其糧食生產直接關系著國家糧食安全,但也成為制約河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一大因素。

      在工業結構方面,河南雖然也有了以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和以宇通客車為代表的現代裝備制造業,但以能源材料及初加工為主的“老大黑粗”的發展模式,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流。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認為,“中原經濟區發展重點就在‘三化’協調,要把‘三化’環節打通。”他指出,對于傳統農業大省來說,“三化”協調需要以工業化的思維去發展農業,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同時協調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的關系。

      此次《規劃》賦予了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先行先試的政策,易鵬認為,這意味著河南可以在耕地的占補平衡方面先行先試。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