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市的樂普醫療 ,令2004年3月份開始潛伏的中船投資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51倍。在這個經典案例的背后,是醫療器械行業因其穩定的高增長而頻獲VC、PE垂青的趨勢。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合伙人歐陽翔宇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醫療健康大產業的成長性,正如二十年前的互聯網 ,有眼光的PE機構應抓住這個行業高速成長的過程,找到將來可能成長為像華為在世界上有行業地位的好苗子公司來一起分享產業成長的果實。
資金投資醫療器械產業的邏輯將很快得到驗證。首先,在國家新醫改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基層醫療市場的剛性需求得以釋放;其次,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和技術水平的前提下,醫療器械企業有望實現進口替代。歐陽翔宇表示,目前來看,發達國家醫療器械與藥品的銷售額比例約為1:1,而我國僅為1:10,需求空間廣闊且具有一定技術壁壘的醫療器械市場具備很大潛力,投資早期,發展更快。
政策推動
醫療器械集中投“早期”
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上18家醫療器械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84.32億元,同比增長16.89%;合計實現凈利潤30.18億元,同比增長10.25%,業績增幅排名醫藥生物各子行業第二位。
而第三季度單季的財務指標顯示,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醫療器械板塊是醫藥生物6個子行業中唯一未出現業績下滑的板塊。
在行業面穩健增長的同時,受政策因素推動,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內生性增長力正逐漸提升。
8月17日衛生部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 戰略研究報告 》明確指出,未來8年將推出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元的7大醫療體系重大專項。對于自主研發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用設備等,衛生部專門推出100億元的民族健康產業重大專項。其中,衛生部計劃設立210個項目基金,其中100個項目將資助醫用耗材研發,每個項目2000萬元,100個項目資助醫療器械研發,每個項目5000萬元,另外10個項目用于資助大型醫用設備研制,每個項目3億元左右。
同時,新醫改走向深入也是推升醫療器械板塊業績的深層原因,基層醫療機構正成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消費主體,農村地區的常規醫療器械需求也將快速釋放。根據科技部 2012年的規劃意見,“十二五 ”期間國內新增醫療器械產值預計達2000億元。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