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主要的航空發動機制造企業14日在珠海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對外公布了國產航空發動機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三步走”路線圖。按照這一規劃,中國將在2020年左右接近國際先進國家水平,并在隨后一段時期內奮起直追,實現達到并在部分領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發展目標。
主持多型發動機研究工作的中航發動機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究院院長張健具體闡述了這一規劃。他形容說,這是一個從“填空補缺”到“望其項背”,最終確保和發達國家“并駕齊驅”的“三步走”過程。
中航發動機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航空制造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屬企業。在本屆航展上,這家企業發布了“岷山”“九寨”兩型航空發動機,前者旨在滿足中國高級教練機動力需求,后者則為未來中國小型公務機市場提供動力。
與此同時,這家企業還展示了為中國國產大飛機研制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全尺寸金屬模型。
目前,全球航空發動機市場仍處于高度壟斷狀態,特別是運用于大型客機和運輸機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市場幾乎全由羅羅、普惠、通用等歐美巨頭集團所掌握。市場人士認為,中國堅定不移尋求研發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彰顯打破壟斷欲成真正航空強國的堅定信心。
張健說,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航空發動機企業,中航發動機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員工總數已經達到8萬人,2011年銷售收入達到400億元人民幣,其產品包括軍用發動機、民用發動機、燃氣輪機、直升機的傳動系統、飛機輔助動力等,發動機研制生產已經進入了系列化階段,未來也將為國產大飛機提供“中國芯”。
他說:“中國發動機行業近十年來發展迅猛,近幾屆航展都會推出新產品。我們預計,2020年前后將正式完成國產大飛機配套發動機的研制工作,加上適航使用時間,預計在2025年前后,這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發動機將有望正式投入使用。”
刺激中國發動機產業步入空前快車道的直接動力是極其旺盛的市場需求。張健說,中國航空產業整體發展迅猛,對國產發動機需求非常旺盛,“軍民用飛機都需要國產發動機,這給發動機行業帶來很好的市場前景,促使我們不斷加快研制。”
日益雄厚的國家實力,是中國力行“三步走”戰略的堅強后盾。張健說,中國航空產業之所以患有“心臟病”,根本原因在于投入不足。有數據顯示,美國過去50年中,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累計投入達到1000億美元,而中國累計投入總額還達不到美國單家企業的投入水平。現在,隨著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中國已經完全有能力扭轉這一局面。
“我們已經啟動專項計劃,準備投入100億元開展研發,我們預計全國近期累計投入會遠遠超過1000億元的水準。除了國有大型企業外,廣大民營企業也非常愿意參與到發動機產業中來。我們已經和長三角地區多家企業展開了廣泛合作。這些都會給中國發動機產業注入新動力。”張健說。
越來越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步伐,也令中國發動機產業迎來空前的合作發展機遇。張健說,中國發動機產業對外合作正在從零部件生產向合作研發轉變,中國企業已經在多款發動機研發中作為風險承擔商,和空客、通用一起進行聯合研制,未來中國企業也將作為主集成商和發包商,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吸納國際巨頭參與研制更多新型發動機。
“從零起步到現在,中國已經在一些航空零部件領域成為全球唯一供貨商,我們主張開放,歡迎合作,我們有信心在合作中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張健說。(王攀 呼濤)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